Iniciar sessão / Registo
Os meus favoritos
Ver tudo
Ainda não tens nenhuns favoritos.
Reproduzido recentemente
Ver tudo
Não ouviste nenhuma estação recentemente.
O meu perfil
Terminar sessão
Top de Estações
Top de Estações
LOVE CLASSICS / 1.fm
Jovem Pop FM - Top40/Hits
Rádio Antena 1 - FM 94.7
Radio Motel
Bossa Nova Brazil
Jovem Pan - JP AM Sao Paulo
LOVETIMES | Romantic Music Hits
Rádio FM Gospel 97.3 FM
Rádio Gaia
JB FM
Top 100 de Estações
Perto de Ti
Estações Perto de Ti
WACA - Radio America 1540 AM
ESPN USA 980
Voice of America - Français - Afrique
Voice of America - English
Voice of America - Español
Voice of America - Bahasa- Indonesia
Voice of America - Kinyarwanda - Kirundi
Voice Of America - Korea
Voice of America - Creole
WAMU 88.5 FM
Ver todas as estações perto de ti
Géneros
Géneros Populares
Top 40 & Charts
Pop
Rock
Sertanejo
Bossa Nova
Hip Hop
Reggaeton
Kizomba
Música Cristã
Baladas
Funk
House
Electro
Alternativo
Música latina
R&B
Oldies
Jazz
Indie
Soul
Techno
Clássico
Anos 80
Ambiente
Anos 70
Ver todos os géneros
Temas
Mais Temas
Noticiário
Cultura
Desporto
Política
Religião
Moda e beleza
Infantil
DJ
Comédia
Sociedade
Rádio Colégio
Entrevista
Gente
Natal
Saúde
Economia
Região
Música
Educação
História
Ver todos os temas
Mais
A transmissão da estação começará logo após um spot publicitário
Podcast
Episódios
Playlist
Programas
Informação
App
Frequência
Podcast do grupo
Rádios do grupo
Ouvido recentemente
Página inicial
Podcasts
Cultura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remover
juntar
</>
Integrar
Paris
França
Podcast
Cultura
Episódios Disponíveis
de
文化遗产 - 德萨克森州绿穹珍宝馆失窃令国民痛心疾首
11月底,位于德国东部萨克森州德累斯顿的绿穹珍宝馆失窃。包括一枚近50克拉的钻石在内的11件珍宝目前不知去向。整个德国被这一消息震惊,不仅因为失窃珠宝价值连城,更因为这些宝物与萨克森州文化身份认同息息相关的历史价值。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就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这座被看作是欧洲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的绿穹珍宝馆,和这次的失窃馆藏。 绿穹珍宝馆本身就有着悠久而不平凡的历史。它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547年。当时的萨克森王侯莫里斯(Mauricede Saxe)下令在德累斯顿皇宫增修了一个富丽堂皇的西厅,专门用来储藏其收集到的珍宝。新修建西厅有四间彼此相连的厅堂,因基座与庭柱顶部均为孔雀石般的绿色而得名“绿穹”。这些环环相连的大厅则因为墙壁厚实,并配有铁门,以防盗窃,而被称作是的“密藏室”。整个17世纪,这些大厅都被用来珍藏历任王侯所得的珍贵珠宝和重要文件。 1723至1729年间,当时的统治者奥古斯特二世将西厅改建为8间厅堂,将原来王侯将相珍藏宝物的密室对外开放。绿穹珍宝馆因此成为欧洲最早的博物馆之一。富丽堂皇的巴洛克建筑与也被称作是“强力王的“奥古斯特二世收藏的珍贵珠宝交相辉映。那里珍藏的青铜雕像、金、银、象牙、琥珀器皿等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中最著名的一件宝物是一枚镶有世界最大绿宝石的珠宝配饰。 如今人们所知道的德国在那时尚没有成型,萨克森州当时也是众多各自为政的公国之一。这些宝物因此也是萨克森文化的历史记录。 绿穹珍宝馆的不凡之处还不止于其数百年的历史和其中的珍贵馆藏。它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二战后期,1945年2月,英国军队对溃败中的纳粹德国狂轰乱炸,德累斯顿州的绿穹珍宝馆也未能幸免,3座大厅完全被摧毁。好在管内珍藏早在战争初期的1938年转往他处,而幸免于炮火。但珍宝在战后被苏俄红军没收,转往苏联收藏。这些历史宝物1958年才归还给被苏联看作是共产主义兄弟的东德。 1985年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德决定修复这座被荒废40年的珍宝馆。德累斯顿专门研究萨克森州历史的学者Andreas Rutz向《费加罗报》记者介绍说,东德共产党当时意识到传播社会主义只靠意识形态宣传还不够。需要建立一种东德特色的社会主义符号。因此必须利用这座文化遗产,不能只听任西德去构建萨克森州文化认同。 东西德统一之后,文化遗产传承不再受意识形态牵制。一番修复之后,古绿穹珍宝馆于2006年重新对公众开放,完全呈现“强力王”奥古斯特去世时的珍宝馆原貌。不过,2004年开放的新绿穹珍宝馆则采用了现代风格。 11月24日至25日夜间,有窃贼破窗而入,潜入馆内,盗走了用钻石做成的首饰、波兰白鹰勋章、一枚嵌着钻石的军服肩章以及一把用9枚大钻石和770多颗小钻石装点的配剑等珍宝。波兰白鹰勋章是奥古斯特在1705年下令设立。当时,原本信仰新教的奥古斯特,为了能被加冕为波兰国王,而皈依天主教。白鹰勋章如今仍然是波兰的最高荣誉勋章之一。失窃的军服肩章上所嵌的钻石有49克拉,是“强力王”奥古斯特在1728年所得。法新社引述业内人士估计,一枚精纯度较好的50克拉钻石,价值可达1千万到1千200万美元…… 不过,最令珍宝馆心痛的不止是这些宝物不易而飞,他们更担心的是这些躲过两次世界大战炮火的宝物会最终被损坏,因为这些物件闻名世界,窃贼几乎不可能原样出手,很可能加以拆卸,将这些历史宝物化整为零…… 绿穹珍宝馆失窃案令德国人心痛不已。有些人甚至将这次损失与巴黎圣母院不久前经历的火灾相提并论。这种比喻也许未必恰当,但足见这些宝物在德国人眼中之重要。珍宝馆负责人表示,这次失窃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大损失。萨克森王侯后代表示要在全球启动集资活动,悬赏收回失窃保藏。 德国警方的调查目前尚无具体线索。德累斯顿警方此前宣布,悬赏50万欧元,征询一切可以提供线索或珠宝下落的信息。
文化遗产 - 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遭大众旅游的威胁
意大利著名旅游圣地威尼斯近日屡屡遭受巨大洪灾,灾情严重程度为六十年来罕见,被当地人形容为是“末世洪灾”。水位最高时超出海平面1.87米,导致威尼斯许多著名的历史建筑与文物都受到损毁,据威尼斯著名的圣马可大教堂负责人透露,洪水导致大面积的马赛克镶嵌画被海水浸泡,今后需要数百万欧元巨资才能够修护。意大利文化部长也表示,威尼斯至少有50座教堂受破坏。大量珍贵的文物、书籍、乐谱被海水水浸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周就向意大利政府以及威尼斯市发出警告,倘若威尼斯市不能够推出有效的防洪措施,保障威尼斯的文物古迹不至于受到毁坏,那么,威尼斯将有可能失去教科文组织1987年授予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头衔。事实上,两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已经向威尼斯发出了类似的警告,但今天,教科文组织已经计划在明年一月派专家前往威尼斯考察,就造成巨大洪灾的原因以及具体灾情做进一步的了解。 威尼斯是一座由100多个岛屿组成的潟湖城。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威尼斯在历史上频频遭受水灾。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将威尼斯经常遭受火灾的原因主要归结于以下三个因素:首先是威尼斯泻湖湖底因淤泥而上升,导致海水倒灌;其次是开采天然气、抽取地下水等人为因素导致威尼斯的地基下陷;最后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 如果说,针对气候变暖导致水平面上升等因素,不要说是威尼斯市即使是联合国也不可能推出立竿见影的缓解措施的话,在限制游客以及预防洪灾修建防洪大坝的问题上,威尼斯市却并未作出足够的努力。 1987年威尼斯被列入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当地的游客人数迅速剧增,威尼斯当地长期居住的人数却正在不断下降,今天威尼斯市的人口仅为五万多人,但却每年接待3600多万的游客。其中超过90%为外国游客。大批量游客的出现导致城市的能源以及水资源消费严重过度,最近几年来出现的大型游轮的行驶过中央运河,更是加剧了海水对周边建筑的侵蚀。 事实上,大众旅游真在对全世界的文化古迹构成威胁。也是教科文组织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政策必须面对的新的考验。因为,当一个文化古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就意味着他将加倍的吸引大量的游客。同其他自然资源一样,旅游资源也并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任何旅游景点都有其承受限度,而威尼斯市已经不可能一如既往地接受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周在纪念《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通过47周年之际就提出了今天保护世界遗产所面临的新的挑战:“超限度的游客的出现对文化与自然古迹构成威胁。今天全球每年都有超过14亿的人口前往国外旅游,而这个数字在2030年将增加至20亿人。文化旅游是国际旅游行业的牵头行业,因此发展旅游业必须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 事实上,除了威尼斯之外,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以及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游客的客流量,例如抬高游客逗留税以及限制某些环境脆弱地点的对外开放等等,但是,这一切并不足以限制游客的涌入。包括巴黎在内的许多著名的旅游城市的居民都不断呼吁政府停止无限量的发展旅游行业,必须考虑城市自身的承载能力。 这就是为什么今天越来越多的旅游行业业内人士提出可持续旅游这个新的概念,比如说,已经参观过威尼斯的游客就应该将机会留给别的游客。出外旅游的时候必须尽可能的减低自己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地限制排碳量,在可以座火车的时候避免乘坐飞机,尽量在同一个地点多逗留, 避免居住宾馆,尽可能居住在当地居民家中,选择了解当地社会以及生活方式的深度旅游,而不仅仅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例如,一周内游遍欧洲,除了一些照片证明确实到此一游之外,却不留下任何记忆。倘若,我们继续一如既往地毫无限制地挥霍地球上的旅游资源,那么,我们的子孙后代或许将或许不能够亲眼目睹威尼斯,阿姆斯特丹,巴塞罗那这些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文化遗产 - 巴黎圣母院重建 对未来的信心
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巴黎圣母院历经惨烈、触目惊心的大火后,它的重新修复令全球粉丝心急如焚。最近法国有一家电视整个晚上推出连续播放相关主题的电视专辑,让民众能更详细知道巴黎圣母院大火前后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秘辛、故事,以及全球各地蜂拥而至感人的重建捐款的故事;圣母院未来一定会重建的。 法国电视第三台11月13日晚上的《根与翅膀》历史文物主题介绍的节目,专门介绍巴黎圣母院。由于负责圣母院修复工程师飞利浦•维勒涅夫(Villeneuve)引导观众,对于这个4月15日不幸遭到大火摧残的古迹圣母院做大火之前与之后的介绍。 专辑中我们看到15日大火的晚上,及第二天的观景。这也是在大火3个月后,展示世人之前未公布的,在火场瓦砾中拍摄的圣母院影像,以及介绍在大火的一、两年前圣母院发生了什么事。 在专家的勘察下,发现圣母院建筑物在经年累月下被风吹雨打导致材质老旧、耗损,一幕幕动人的作业及报导。电视台节目工作人员在这位建筑师带领下进入圣母院被熊熊烈焰大火火烧成灰烬金属融化成浆的地点。 专辑影片也显示圣母院大教堂的大窗户的玫瑰彩绘玻璃虽然经过这场大火,却仍然撑过了这场灾难,完好不缺地紧紧镶嵌在玻璃格子内,仍然光彩亮丽,依然夺目。 摄影师的照相机围绕这三根尖端朝天而矗立的大樑木尽头:这就是十三世纪圣母院建筑材经过大火后硕果仅存的几根烧成碳黑色的樑木,其他的樑木则都在4月15日的大火中化为灰烬。是的,有一天还是会重建这些烟消灰散的教堂屋顶樑木。 这名工程首席建筑师维勒涅夫感到遗憾地说:“但没有任何东西将能取代过去我们上到教堂顶端的塔楼,当我们打开一个小门后看到这一片带着一股别具特色气味的木梁森林的这一刻”;《森林》也是建筑界特别给圣母院的这个顶楼木梁区定下的名词。 就在2017年,法国电视第二台France 2的工作人员,也曾在做另一个报导时,拍摄了这个可谓建筑中建筑的巴黎圣母院。在重新观看这个中世纪打造的教堂屋顶樑木,确实见证了圣母院建造者精湛的技艺,这真是一个充满恩典的时刻。建筑师维勒涅夫说:“我们可以设想这个屋顶可能将采用木材来重新打造。因为对于整个圣母院建筑的结构来说,木材的重量就具备了决定性因素。” 新测风仪的风格 同样地,在2018年,这家电视台团队也出席了两名前来检查圣母院健康状况并安装顶楼侧风仪的专业人员。而且这两人可能也是唯二能如此接近这个测风仪的最后两人。他们头戴头盔,带着照相机(可能固定在头盔上),犹如松鼠般地矫捷爬上这个由历史人物维奥莱特公爵设计的侧风仪尖塔。巴黎就横躺在这个古老历史建筑的脚下,4月15日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了尖塔倒在大火中。在尖塔四周,原本树立有16座雕像,其中12座是耶稣门下的十二个传福音的门徒,以及四个使徒。幸好,它们在2019年初,为了进行雕像修复,都被迁移到佩里哥一个古物修复工作坊去了,也因此逃过了祝融一劫。 原本位于圣母院塔顶测风仪最顶端的公鸡,逃过大火的烧熔,同样也保留下来了。 透过这个电视专辑的报导,我们也了解要重新修复巴黎圣母院至少要5年的时间。维勒涅夫认为:“我们有来自全球民众的支持,没有理由不能修复成功。”从全球四面八方送来的赞助,特别是美国民众的支持,几十万、几百万的捐给巴黎圣母院重新修复赞助款蜂拥而来。在进行巩固圣母院工程后,还将紧急性地拆除巴黎圣母院的那些支撑鹰架,然后开放讨论新的测风仪尖塔应该采用何种风格。法国文化部长利耶斯特说:“我们将看看如何进行”,他也宣布针对这项圣母院重新修复要进行《一项公众开放式咨询》。
文化遗产 - 巴黎圣母院重建问题 从中世纪背景思维来看
著名的世界人类文化遗传古迹的《巴黎圣母院》在历经一场惨烈大火摧毁后,它的重建,如果在中世纪将会如何进行? 巴黎圣母院,在大火后重建所遇到的这个问题受到法国世界报的瞩目及讨论。如今在重修工程的问题上,落入讨论的重点问题是:支撑圣母院建筑物主轴的梁柱框架究竟应该用金属或木头材质? 在震惊全球的巴黎圣母院代表性的测风向仪尖顶塔楼,在熊熊大火中,壮烈倾圮烧融戏剧性倾圮倒塌的画面传送到每个人的眼目后,现今专家及全球民众都在问:什么才是重建巴黎圣母院的最好方式? 如果说,很明显的大家似乎看法一致地认为,圣母院塔楼尖顶的外观应该保持原型,那么内部梁柱究竟应该用金属或木材,这就引起大家争论,成了有待定夺的问题了:决定应该用何种材料、何种方式来重建,以及应该用含铅建材或是用一种类似的金属材料,但又能够把对于楼顶建筑的铅毒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 但最主要的问题是,对塔楼尖顶测风向仪的重建,是否应该打造同样造型的尖塔测风向仪,或是采用一个现代化的测风向仪。 若在中世纪,男女信徒从不会真正提出如同上述那样的问题。那么,这是否也象征了我们现代人与这些天主教堂建筑物的关系彻底改变了呢? 在西元第九世纪至十二世纪当中,天主教堂的特色,是为了献给圣母玛利亚而打造的。而在中世纪前期,教堂比较是献给伟大的殉道者而打造的。 在四世纪至1160年间,巴黎圣母院是为了献给了圣徒史蒂芬而打造的,而且这个中世纪的巴黎大教堂也不是建造在巴黎圣母院的所在地,而是建造在圣母院前面的广场位置。参观考古墓穴的游客现今仍然可以看到一些痕迹!当建造圣母院时,圣徒史蒂芬教堂的后壁的基础被拿来当作新教堂外墙的基础。因此,巴黎圣母院也经历过大教堂的移位,虽然即使只有几十米的距离。 但是,从法国的十二世纪开始,尤其是在意大利的十三世纪,经济的增长使得有可能发起重大计划的纪念性重大古迹的大教堂。所以也就在这时候,天主教当局决定彻底拆除老教堂,拆除依附在别的教堂建筑物上,打造一个新的宏伟教堂,其建筑蓝图,面积规模及雕塑都标志着与老教堂的深度切断。也就是这样,诞生了这座哥德式大教堂,一个并被认为独特且雄伟的建筑。 负责打造教堂的那些建筑师和那些一个接着一个的工程领导们,他们会定期地变更原初的计划。而且不时地,一面施工,一面改变原来的规模,去扩建这个教堂建筑物。 出于美学的理由,主事者继续对巴黎圣母院建筑物的各个部分进行改造。有时会在立面或屋顶上添加雕像。重做一个马赛克或重新刷漆都是很常见的,通常也不会太考虑是否模仿原始的风格。结果通常,会在教堂中添加建造一个高台的讲道台,而其风格与最初的结构根本毫无关联。 这个法文可以被人亲密地直译称为《我们的妈妈》的巴黎圣母院,其结构于1250年左右完成,但在14世纪,在诗班台的四周,加上了了雕刻的木栅栏,许多雕像,祭坛,和现代化的小隔间。 因此,不仅大教堂从未被视为一个固定时代的纪念建筑物,它们并且还不断地移动,发展,重建和改造。 那些第一批真正让人对于教堂的这些异质性感到震惊的人在19世纪,例如以公爵Viollet-le-Duc为代表的一些人物,他们明确地要把教堂打造成一个永恒,超越时空的文化古迹建筑物。 为了从这些重大建筑物中消除这些他们认为是时代累积的异端运动,他们任意地想象建筑物的初始状态,结果工程与原来的建筑物的结构愈来愈远。 结果只创建了一个新型态和增加建筑上其他的转换。 因此,尽管人们渴望想要“重做同样的建筑物”,但这些大教堂最终将永远是几个世纪以来转型和改建的结果。 所以如今真正的问题应该特别在于:我们希望我们的天主教大教堂变成什么样子?只有在我们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之后,才能获得结论,找出我们想选择的建造世界文化遗产古迹的巴黎圣母院的技术和艺术。
文化遗产 - 达芬奇最后故居内部遭主人“严重破坏”
今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逝世500周年纪念,卢浮宫博物馆也正在举行一票难求的大规模纪念展,让观众领略大师的艺术风采。而就在法国各地推出各种相关纪念活动之际,达芬奇在法国最后三年岁月中栖身创作之地 克洛吕斯城堡却以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登上了报刊的文化社会版面。 10月25号,法国很多媒体均以“克洛吕斯城堡所有者出庭受审”进行报道。更不寻常的是,和城堡主人弗朗索瓦·圣布里斯(François Saint Bris)同时在图尔法院出庭的还有地区前历史古迹首席建筑师阿尔诺· 德·圣-鲁安(Arnaud de Saint-Jouan)。他们被控于2016年“未经事先授权在被列为历史古迹的建筑物上执行工程”。而这个历史古迹就是每年吸引着40万游客,达芬奇度过人生最后三年时光的克洛吕斯城堡,直到1519年5月2号去世。 报道称被城堡主人动了手脚的部分很多。在一楼,包括地板,三个房间的天花板,19世纪的装饰木墙被拆除,一个壁炉完全被摧毁,原来的窗户被堵住后增开了新的出口等。二楼虽然没有木墙可拆,但天花板和地板也未被幸免大动干戈,他们甚至还将一个十八世纪的房间改装成完全凭空想象出来的“达芬奇工作室”。 今年4月份将该事件公诸于众的法国“艺术论坛”网站,报道指出,2016年,城堡遭到其主人“严重破坏”,并谴责主人将城堡变成一个“娱乐公园”。 据报道,被拆除的木墙和家具在达芬奇绘制“蒙娜丽莎”时的确并不存在,但是和普通的维护保养工程不同的是,对建筑古迹做大的工程就必须获得批准。按照法国的相关法律,即使是私人财产,但一旦被列为历史遗产加以保护的建筑物就不能随意动工,任何工程都要报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拥有这个城堡的主人和指挥监视全工程的历史古迹首席建筑师能不清楚这一点? 两位当事人在法庭上承认他们判断失误,但他们为自己的诚意辩护并强调遵守了相关的职业道德。圣布里斯先生表示,他是在工程进行期间才“惊讶地”发现了其历史考古价值,他说,他在拿掉那些所有的资产阶级家庭都拥有的普通木板装饰墙时才意识到其价值所在,可以让参观者感受到画家居住在此时的些许气氛。而且,他认为,如果城堡1862年被列入受到保护的建筑古迹名单,也是因其历史价值而非建筑价值。 但与他当庭对峙的地区文化事业前负责人驳斥说,这类著名的历史建筑,自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演变的,对遗产的保护也必须包括尊重演变过程,也就是要尊重各个时代留下的痕迹。他还毫不留情地谴责就在纪念达芬奇去世500周年系列活动前完成的工程制造出来的所谓“达芬奇画室,达芬奇图书馆和达芬奇工作室”都是文化骗局,大有利用纪念活动获取经济利益之嫌。 被告律师也掷地有声的辩解称,卢浮宫的负责人也证实,对城堡进行整修可以让人呼吸到和达芬奇一样的空气,他反问:“你们是否可以想象达芬奇可以在被19世纪的装饰木墙包围中画出了“蒙娜丽莎”? 尽管如此,两位被告 城堡主人和历史古迹首席建筑师不可能不清楚法律禁止对被列为文化遗产名单的的城堡随意进行翻修,而目的更荒诞到是让参观者呼吸到和画家当年一样的空气,感受到当年的气氛。 因此,图尔法院预审法官当庭就表示完全无法相信被告的好意。并宣布对两位当事人予以法律允许的最高限度的罚款,他们要向自然人和社会分别缴纳3750和18750欧元罚金。预审法官还表示,他依法还应该判两位当事人将古迹恢复原状,但从技术层面看,这是不可能的了。他些许遗憾地表示,对此类案件的惩罚规定在工程完结几个月发生了改变。他说,现在的类似案件罚金高达 54万和200万欧元。 对该案的最终判决结果将于12月20号宣布。 城堡在岁月流逝中也多次被改造,18世纪,内部空间被重组和装修,就在那时加上了装饰木墙和壁炉。同一时期,花园也被重新设计改造。 城堡1855年被圣布里斯家族获得,1954年向公众开放。 法国立法保护文化遗产 法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共有38处,列为国家文化遗产的共有约4.4万处。这些散布在法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历史建筑是法国人的骄傲,每年吸引全球游客逾8000万人次,为世界首位。而在遗产保护方面,法国也走在世界各国前列。1887年,法国颁发《纪念物保护法》。这部法律明确重申了作为法国文化遗产的传统建筑的保护范围与标准,并组建了一个由建筑师组成的古建管理委员会,负责法国文化遗产的选定及保护工作。法国也因此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保护文化遗产的国家。1913年,法国立法设立了专门负责对历史古迹分类的机构,并且将所有古迹登记造册。1943年,距历史古迹四周500米范围内的区域被法律划定为受保护区域,任何人不得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随意改动原建筑风格。这一举措有效地遏制了乱拆乱建行为。 但尽管如此,遗憾的是,还是不能防范发生在达芬奇故居内这样无法挽回的破坏。
Rádios semelhantes
anticast
guncast - criatividade, empreendedorismo e inovação
filosofia pop
ovni
1live - babo-bus
文化遗产: Playlist
Sobre 文化遗产
Website da estação
App
Ouve 文化遗产, Tipsy Sessions E várias outras estações de todo o mundo com a aplicação radio.net
文化遗产
Paris
Podcast
Tipsy Sessions
Podcast
Besser leben mit Yoga
Hamburgo
Podcast
文化遗产
Paris
Podcast
文化遗产
Paris
Podcast
Tipsy Sessions
Podcast
Besser leben mit Yoga
Hamburgo
Podcast
文化遗产
Paris
Podcast
文化遗产
Paris
Podcast
Tipsy Sessions
Podcast
Besser leben mit Yoga
Hamburgo
Podcast
文化遗产
Paris
Podcast
Rádio à tua maneira - Baixa agora gratuitamente
BAIXAR A APP
SELECIONA O TEU DISPOSITIVO
iPhone
iPad
Android
Windowsphone
Blackberry
文化遗产: Podcast do grupo
要闻分析
法国文艺欣赏
亚洲周刊
柏林飞鸿
中华世界
美国专栏
曼谷专栏
东京专栏
要闻解说
法国美食
文化艺术
法国风光
法国风土人情
Mostrar mais
Mostrar mais rádios de RFI Chinois
文化遗产: Rádios do grupo
Radio France Internationale (RFI) Chinese
Ouvido recentemente
Queres ver mais rádios ouvidas recentemente?
Faça agora o log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