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RND

书视汇

是Echo_大麦
书视汇
Último episódio

Episódios Disponíveis

5 de 138
  • EP139《她既想死又想去巴黎》人们总是渴望自己无法拥有的东西,已经拥有的却变成折磨
    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年12月12日~1880年5月8日)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誉为西方现代小说的奠基者之一。以下是对他出生到成长、家庭、学业方面的详细介绍:出生与家庭背景出生地与家庭:福楼拜出生于法国西北部鲁昂城的一个世代行医的家庭。他的父亲阿希尔-克莱奥法斯·福楼拜(Achille-Cléophas Flaubert)是鲁昂市立医院的院长兼外科主任,母亲则来自诺曼底地区的一个医生家庭。这样的家庭背景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独特的视角,尤其是医学环境培养了他对解剖、疾病和死亡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宗教的批判性思考。童年经历:福楼拜的童年大部分时间在父亲的医院里度过,他目睹了病人的痛苦和死亡,这些经历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从小对文学表现出浓厚兴趣,阅读了大量书籍,尽管中学时代起步较晚,但很快显露出文学天赋。学业与成长经历中学时代:福楼拜在鲁昂的中学开始尝试文学创作,早期作品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一时期他广泛阅读,为日后的写作奠定了基础。巴黎求学:1840年,19岁的福楼拜遵从父意进入巴黎大学法学院学习,但他对法律毫无兴趣,反而将大量时间用于阅读文学作品和结交文人。在巴黎期间,他结识了仰慕已久的作家维克多·雨果,这段经历进一步激发了他的文学热情。辍学与创作:1843年,福楼拜在法科考试中失败,次年因突发神经官能症(可能为癫痫)中断学业,回到鲁昂后正式走上文学创作道路。这一转折使他得以专注写作,摆脱了学术压力的束缚。创作探索期:从1843年起,福楼拜开始尝试创作长篇小说。1845年完成《情感教育》初稿,但未达预期。1849年受画家布吕盖尔名作启发,完成《圣安东尼的诱惑》第一稿。此后他与好友游历各国两年,这段经历丰富了他的创作素材。创作成熟期:1851年回国后,福楼拜开始创作《包法利夫人》,历经五年多精心雕琢,于1857年发表。这部作品使他一举成名,成为文学大家。此后他陆续创作了《萨朗波》(1862)、《情感教育》(1869)等长篇小说,以及《三故事》等短篇小说集。个人生活与创作环境个人生活:福楼拜终身未婚,曾与女诗人路易丝·柯莱有过长期的友情和情感纠葛。他的个人生活相对隐居,很少参与社交活动,大部分时间都专注于文学创作。创作环境:1845年父亲去世后,福楼拜继承了遗产,与母亲和外甥女一起搬到了位于塞纳河畔的克鲁瓦塞别墅。这里风光秀丽、清静宜人,成为他余生的创作基地。他在此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得以全身心投入写作。
    --------  
    58:28
  • EP138《雾都孤儿》如果想哭泣的话,饥饿和最近遭到的虐待是最好的催泪剂。
    雾都孤儿》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长篇写实小说,以伦敦为背景,讲述了孤儿奥利弗·特威斯特的悲惨遭遇与曲折人生,最终在善良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幸福的故事。故事背景与主人公小说创作于19世纪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工业蓬勃但社会矛盾尖锐,贫富分化严重,底层百姓生存艰难。主人公奥利弗·特威斯特出生于济贫院,母亲是未婚姑娘,分娩后虚弱致死,留下谜一般的身世。他从小在济贫院挨饿受冻,饱尝人间艰辛,命运由人摆布。奥利弗-始终保持善良的本性北德温太太-人性的光辉南希-从小被迫行窃塞克斯-骗子头头费金-窃贼(qiè zéi)首领奥利弗是当时众多苦难儿童的代表。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维多利亚时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一、生平背景出身与童年狄更斯出生于朴次茅斯市郊的海军职员家庭,家境贫困。10岁时,父亲因债务入狱,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他被迫辍学,在鞋油作坊当童工,这段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创作主题。职业经历15岁后,他从事法律相关工作,担任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法庭记录员,后成为报馆采访员,频繁出入议会和法院,积累了丰富的社会观察素材。文学创作生涯1833年,以短篇小说《明斯先生和他的表弟》开启创作生涯。1837年,发表首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确立文学地位。代表作包括《雾都孤儿》(1838)、《大卫·科波菲尔》(1850)、《双城记》(1859)等。晚年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关注贫民救济与教育改革,1870年因脑溢血逝世于盖茨山庄。二、文学成就与创作特征批判现实主义狄更斯的作品聚焦英国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苦难命运,深刻揭露工业革命时期的童工剥削、贫富差距、法律腐败等社会矛盾。例如:《雾都孤儿》揭露济贫院对孤儿的虐待;《艰难时世》抨击功利主义对人性压迫;《荒凉山庄》批判司法系统腐败。艺术手法人物塑造:采用夸张手法突出角色个性,如《马丁·朱述尔维特》中的伪善者佩克斯列夫。叙事风格:融合现实主义细节与浪漫主义氛围,如《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探讨阶级矛盾。语言艺术:运用方言俚语增强真实性,穿插幽默讽刺缓解叙事沉重感。人道主义精神狄更斯以人道主义为核心,批判社会阴暗面,同情下层人民,为他们的苦难与不幸呼吁。例如,《双城记》既反对贵族对民众的压榨,也反对民众对贵族的暴力报复,主张博爱与宽容。三、代表作品《匹克威克外传》(1837)狄更斯的成名作,通过匹克威克俱乐部的游历见闻,展现英国乡镇生活图景,奠定幽默讽刺的创作基调。《雾都孤儿》(1838)以孤儿奥利弗的遭遇揭露童工制度残酷性,塑造费金等经典反派形象,推动英国社会对童工问题的关注。《大卫·科波菲尔》(1850)采用第一人称叙事,通过主人公成长历程反映社会阶层分化,带有自传性质,被狄更斯称为“心中最宠爱的孩子”。《双城记》(1859)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探讨暴力革命与人道主义的辩证关系,展现巴黎与伦敦两座城市的阶级矛盾。《圣诞颂歌》(1843)通过守财奴斯克鲁奇在圣诞夜经历幽灵启示后转变的故事,揭露社会冷漠与童工问题,奠定维多利亚时代圣诞阅读传统。
    --------  
    1:02:21
  • EP137《她要自己去买花》开始享受睡觉、懈怠、沉思、阅读、烹饪
    《她要自己去买花》是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的姐妹篇,讲述了女性从物质独立到内在精神解放的深刻历程。一、书籍基本信息作者: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英国现代主义文学与女性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二、核心主题与思想女性主义深化:本书将女性主义从“要有钱,要有自己的房间”的外部诉求,推向“杀死‘屋中的天使’”的内在革命。伍尔夫不仅提醒女性去夺取物质与空间的自由,更引导她们直面潜藏于心底的枷锁,挣脱传统社会强加给女性的美德枷锁。内在精神解放:伍尔夫呼吁女性只有在斩断内化枷锁后,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创造力。她认为,“杀死屋中天使”这一内在精神的浴血突围,比赢得外在的房间和金钱,是更为根本、也更为艰巨的女性解放。三、具体章节与内容《女性的职业》:提出“杀死屋中的天使”的核心主张,呼吁女性破除传统道德规训的内化枷锁,以获取创造力自由。《女性与小说》:探讨女性在写作领域的地位与挑战,坚持女性应走自己的道路,不受蔑视或谴责的影响。《论生病》:收录伍尔夫在一次严重的精神危机后诞生的文字,展现了她如何通过写作来疗愈内心。在她看来,病痛尤其是精神的折磨,最能揭示人性的脆弱与复杂。《劳动妇女协会的回忆》:回忆女性在劳动中的意义,强调女性一生的价值决不是为了把男人帽檐上的针脚缝得笔直。《作家日记》:通过日记形式,展现伍尔夫的思考与写作过程,强调思考即抵抗,写作即疗愈。
    --------  
    1:00:56
  • EP136《奇想之年》人死了,就像水消失在水中
    琼·狄迪恩(Joan Didion,1934年12月5日 - 2021年12月23日)是美国著名作家,以小说、非虚构写作及剧本创作闻名,被誉为‘新新闻主义先驱’和‘美国政治与文化最尖锐的观察者’。一、生平与创作背景早年经历狄迪恩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市,父亲是陆军财务官,母亲为家庭主妇。她自幼随家庭多次搬迁,这种经历培养了她对“局外人”身份的感知。1956年,她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文系,凭借写作比赛获奖进入《Vogue》杂志担任编辑,后转至《星期六晚邮报》从事实地报道。婚姻与家庭1964年,狄迪恩与作家约翰·格雷戈里·邓恩结婚,两人合作创作多部电影剧本,并收养女儿昆塔娜·鲁·邓恩。2003年,丈夫因冠心病突发去世;次年,女儿因胰腺炎和败血性休克离世。这些个人悲剧深刻影响了她的创作,如回忆录《奇想之年》和《蓝夜》。二、代表作品与文学成就非虚构写作《向伯利恒跋涉》(1968):以新新闻主义风格揭示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繁荣下的失序现实,成为其成名作。书中收录《加州梦》《论自尊》等名篇,探讨历史、文化、政治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白色相册》(1979):深入剖析加利福尼亚的社会现象,如好莱坞制片厂政治、里根夫妇的生活模式等。《萨尔瓦多》(1983):反映作者对拉丁美洲政治的关注,揭示美国外交政策的矛盾。《奇想之年》(2005):记录丈夫去世后的内心痛苦与成长,获普利策奖及美国国家图书奖,被誉为“伤恸文学的经典之作”。《蓝夜》(2011):以女儿离世为背景,探讨生与死、情感与自我的关联。小说创作《顺其自然》(1970):讲述年轻女演员在加州高速公路上的孤独旅程,展现暴力、恐惧与失控感。《民主》(1984):以冷战为背景,探讨权力与道德的冲突。《他最不想要的东西》(1996):通过家庭悲剧揭示人性的复杂。剧本与电影合作狄迪恩与丈夫合作创作多部电影剧本,如《一个明星的诞生》(1976年版)、《因为你爱过我》(1996年)等,展现其在影视领域的才华。
    --------  
    53:38
  • EP135《金钱心理学》成功的理财和智商关系不大,但和个人行为习惯密切相关
    摩根·豪泽尔的《金钱心理学》并非以传统叙事中的“故事”为核心,而是通过20个独立章节的案例、历史事件与行为心理学研究,构建了一套关于财富、人性与幸福的底层逻辑框架。书中以“心理视角”,分享了18条理财建议。一、金钱认知的底层逻辑没有人真的对钱失去理智核心观点:每个人的金钱决策都基于其独特经历,看似不可理喻的行为在特定情境下具有合理性。案例:经历过经济萧条的人更倾向保守储蓄,而繁荣期成长者更愿冒险投资。运气与风险(任何事情都没有表面看来那样美好或糟糕)案例:讲述比尔盖茨理财投资的经历。偶然投资优质股票致富的人,可能因市场突变而亏损,凸显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永不知足(印度顾磊杰的例子,核心观点:逐利需适可而止,幸福源于“拥有-期待”的差值,而非绝对财富量。 本章文字:攀比就像是一场没有人能打赢的战役,取胜的唯一办法是根本不要加入这场战役,用知足的态度接受一切,即使这意味着自己比周围的人逊色。二、财富积累的心理学机制复利之谜核心观点:复利的关键是时间积累,而非初始投入或短期回报率。案例:巴菲特99%的财富在65岁后积累,体现“慢富”的长期主义。致富 vs. 守富核心观点:致富需冒险,守富需谦逊与敬畏,避免因过度自信或运气耗尽而返贫。 守富的方式只有一种,在保持节俭的同时,还需要一切谨小慎微。 致富和守富的区别:致富需要冒险精神,乐观心态,以及放手一搏的勇气。守富却是相反的心态。 美国过去170年的人均生产总值的案例。尾部的胜利(你即使有一半的时间都在犯错,到最后依然能赢)核心观点:少数极端成功案例(如苹果股票)贡献大部分回报,守富需避免因极端风险出局。案例:2008年金融危机中,杠杆投资者因短期流动性危机被迫平仓,错失后期反弹。三、金钱与幸福的终极关系自由核心观点:财富的最大价值是赋予时间自主权,而非物质消费。案例:作者父亲作为急诊室医生,工作20年后因储蓄充足选择提前退休,追求生活自由。豪车悖论核心观点:炫耀性消费(如豪车、名表)无法真正提升他人尊重,反而消耗财富。财富是你看不见的那些(炫富是让财富流失的最快途径)核心观点:真正的财富是未被消耗的资源(如存款、投资),而非表面资产。我们总是以看得见的东西为标准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富有,存钱核心观点:储蓄率比收入高低更重要,它体现了对消费欲望的控制与未来风险的预判。 四、行为金融学的实践洞察合乎情理胜过绝对理性核心观点:理财决策需符合个人风险承受能力,而非盲目追求最优解。意外核心观点:黑天鹅事件无法避免,但可通过容错空间(如应急现金)降低冲击。容错空间核心观点:规划需为错误留出余地,避免极端目标导致决策失衡。人是会变的核心观点:个人目标与风险偏好随时间变化,理财计划需保持灵活性。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万物皆有定价,只不过有些不会写在标签上)核心观点:所有投资策略均有代价(如波动、时间成本),需明确代价是否可承受。 五、金钱观的哲学升华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核心观点:避免盲目模仿他人理财策略,需结合个人经历与目标制定方案。悲观主义的诱惑核心观点:过度担忧风险会导致行动瘫痪,需在乐观与谨慎间找到平衡。当你相信一切的时候核心观点:故事是经济活动的隐形驱动力,需警惕叙事陷阱(如“这次不一样”)。总结(对18条投资理财)的建议做一个总结核心观点:财富积累的终极密码是“生存第一”,通过谦逊、节制与长期视角实现复利增长。我的理财方案核心观点:作者分享个人策略——全款买房、控制消费欲望、以时间自由为终极目标。
    --------  
    1:12:22

Mais podcasts de Ficção

Sobre 书视汇

《书视汇》是一档聚焦于探索自我、书籍、视频领域的对谈型播客,每周三更新,不定期加更.
Site de podcast

Ouça 书视汇, Receios Obscuros e muitos outros podcasts de todo o mundo com o aplicativo o radio.net

Obtenha o aplicativo gratuito radio.net

  • Guardar rádios e podcasts favoritos
  • Transmissão via Wi-Fi ou Bluetooth
  • Carplay & Android Audo compatìvel
  • E ainda mais funções
Aplicações
Social
v7.23.9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10/25/2025 - 12:56:09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