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RND
PodcastsEnsino救生日常
Ouça 救生日常 na aplicação
Ouça 救生日常 na aplicação
(1 200)(249 324)
Guardar rádio
Despertar
Sleeptimer

救生日常

Podcast 救生日常
蕉哥
救生日常是荷蘭游泳教育品牌「像一條魚LikeAFish」的podcast 節目,我們會在節目中分享救生的日常、分析最近的溺水事件、以及談談最重要的水域安全觀念與水中自救技巧。 👉 像一條魚:https://likeafish.com.tw 👉 E-mail:[email protected] --...

Episódios Disponíveis

5 de 230
  • 新聞報報 #197|如何克服開放水域恐懼/英勇男「口咬撬棍」跳湖砸窗救援/為什麼泳課上越多越容易發生溺水意外
    哈囉~大家好,我是蕉哥。 上週帶實驗學校無界塾的國二、國三學生,去外面泳池上防溺自救游泳課。 必須說:水準還真是不錯! 雖然只是國中生,有人已經橫渡日月潭過,也有人在玩自由潛水跟鐵人三項,踩水都沒什麼問題。 因此,蕉哥只好想一些救溺小遊戲給大家玩,結果最後變成大型霸凌現場(誤) ┄┄◇◆☆★◇◆┄┄ ⚡️ 本週精選內容 ▍如何克服開放水域恐懼 這幾個周末有好多地方都有鐵人三項,對於初次參加的人來說,開放水域游泳大概會是最大的挑戰! 蕉哥2012~2014年比較常參加比賽。歷經推廣防溺游泳教育多年,也在開放水域執行跟教學過不少活動,也下幾點經驗提供給初次參賽者參考。 --- 一、克服開放水域游泳恐懼|水中戴蛙鏡 對初心者來說,在開放水域中游泳,因為腳無法觸地,最難做到的就是”克服心裡的恐懼”。 除了水深以外,還有許多外在因素會影響游泳完賽,例如游泳者之間的位置距離、方向定位、蛙鏡進水、被別人打到踢到、水溫差異、湖面浪的波動等等。 因此,面對開放水域的挑戰,需要克服的情況相當多,但最關鍵的還是具備自救能力和不懼怕的心理準備。 建議比賽前還有空的話多去較深的游泳池練習,克服水深的恐懼,以及多練習蛙鏡被打掉要怎麼在水裡戴回去。 --- 二、水中自救技巧練習|水母漂轉仰漂、踩水(立泳) 雖然某些比賽單位是可以讓選手帶魚雷浮標的,但還是有可能因為緊張不知所措,無法順利將魚雷浮標拉回身邊。 因此,建議大家還是要學會基本的水中自救技巧,幫助自己能夠不靠裝備也能保持呼吸。 1、水母漂轉仰漂 先往前游讓你有一些速度,之後再翻過來變成仰泳,最後再放慢你的速度變仰漂,讓你在緊張的時候,有喘息的空間。 2、踩水 一般最常做蛙式踩水:身體採直立的方式,腳在水中向下踢蛙腳;手做搖櫓:兩手手掌放鬆,往內、然後往外撥水,無限循環畫 ∞ 。 👉 影片教學: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JjlCPN562g --- 三、魚雷浮標操作使用|怎麼背?怎麼拉回? 魚雷浮標通常是救生員才會使用的救生器材,現行變成台灣開放水域長泳活動指定參加泳客的泳渡工具。 而國外的海泳比賽,其實沒有人在背泡棉魚雷浮標的,通常都是用水滴型的浮標;或是像我們自行開發的「長條型充氣魚雷浮標」。 初學者一定要先去開放水域練習怎麼把浮標拉回來,建議不要用水滴型浮標。因為水滴型浮標不好趴抱,不會抱的人會容易翻覆吃水,導致更緊張。 魚雷浮標怎麼使用,操作步驟: 1、將魚雷浮標背在對側肩膀到腋下的位置。(建議拿去裁縫店修改成可以綁在腰上,因為長時間游泳肩膀會一直跟織帶摩擦,皮膚容易破皮) 2、連結繩長度調整到適中位置,避免踢水腳一直勾到繩子。 3、練習在突發情況下做水母漂,在此狀態下順著織帶摸到繩子,將浮標拉回來抱住。 👉 影片教學:https://youtu.be/0rlqrB12-CQ?si=Q-LrqtFAqxIBg3He&t=265 --- 四、游到一半抽筋怎麼辦|手腳抽筋自解技巧 抽筋的發生可能是由於長時間運動、體力消耗、熱身不足或過度緊張所引起。 在水中抽筋的情況與在岸上有所不同,因為無法立即上岸進行拉筋來緩解。因此,我們必須學會如何在水中自行處理抽筋。 1、手指抽筋 將手用力握拳,再張開,重複數次直到手指不再抽筋。 2、手掌抽筋 兩掌手指交錯,反轉掌心向外用力拉伸。或用無抽筋手握住抽筋手四指,用力往後彎。 3、腳趾抽筋 成水母漂姿勢,左腳趾抽筋時,用左手包住腳趾握拳,直至腳趾舒緩無抽筋症狀;右腳趾發生抽筋時,處理方式亦然。需換氣時抬頭快吐快吸。 4、小腿抽筋 成水母漂姿勢,使用同側手抓住腳趾(筋太硬者可抓住腳踝),膝蓋盡量不彎手往後拉讓抽筋腿打直,對側手按摩小腿幫肌肉放鬆。需換氣時抬頭快吐快吸。 5、大腿抽筋 成水母漂姿勢,其中一隻手抓住腳背讓大腿向後屈膝拉筋,另一隻手按摩大腿放鬆。 👉 圖解操作:https://likeafish.com.tw/relieving-cramp-by-self --- 結語 登山界有一句話:「山永遠都在」。如果遇上各種狀況導致無法繼續挑戰,暫且撤退絕對不是認輸,只是在為下次挑戰做好更多的準備! 比賽也是,每年都有機會重返榮耀。你只需做好準備,盡力而為。 最後小提醒: 1、防曬一定要做,最好做物理性防曬 2、發生狀況時脫下泳帽揮舞,救生員看到就會靠過去,不要怕丟臉 3、尿急只能在水裡尿,沒經驗的人因為水壓大不容易尿出來 4、1公尺內的表層水跟下方較深層的水,水溫溫差可能高達5度,下水前一定要先暖身 5、用蛙腳夾水要注意,不要踢到別人、也不要被別人踢到。 ★★★ 👨‍💼 新聞報報 ▍駕駛連人帶車墜湖,英勇男「口咬撬棍」跳湖砸窗救援 ​ 據報,李姓男子看到車子落水下沉,就立即脫掉衣服,用嘴咬住旁邊群眾遞來的撬棍跳入水中。李姓男子先用撬棍敲擊汽車前擋風玻璃,再將駕駛拉出車外。 汽車落水位置距離岸邊有40多公尺,李姓男子先帶著駕駛游了一段,岸邊群眾向水中扔了救生圈。李男帶上救生圈協助司機一起游回岸邊。 ┄┄◇◆☆★◇◆┄┄ 能咬著棍子游抬頭蛙到40多公尺外的落海汽車,絕對不是一般的會游泳而已。 看了影片,駕駛也是有能力無蛙鏡著衣游泳,而且是能游到快岸邊的位置。 岸上的民眾也有水域安全觀念,沒只顧著拍,知道要找救生圈來扔。 有時候,一個人能夠獲救,除了運氣以外,自己的硬實力還是非常重要的! ★★★ 🏊‍♂ 水域活動資訊 ▍為什麼泳課上越多越容易發生溺水意外 學校的下學期通常都會安排游泳課,也有許多人會選擇送孩子去參加外面的游泳課,希望孩子能盡早學會游泳,玩水才會安全。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許多溺水事件的受害者並非完全不會游泳的人,反而是那些學過游泳、甚至游得不錯的人。 ┄┄◇◆☆★◇◆┄┄ **一、游泳課 ≠ 自救課 ** 1、大多數游泳課程,專注於泳姿訓練,而非水域安全與求生技巧。 2、許多學生學會了自由式、蛙式,但不會仰漂、不懂節省體力。 3、一旦發生突發狀況(抽筋、嗆水),光靠泳姿泳速無法確保安全。 —— **二、游泳能力提升,風險評估能力卻沒有跟上 ** 1、學會游泳後,許多人變得過度自信,低估水域環境的危險性。 2、戶外水域與游泳池不同,變數更多——水流、低溫、天氣變化,這些都是游泳池沒有的。 3、如果沒有經驗控制體力,不小心游離岸邊太遠,最後可能因為體力透支,回不了岸。 —— **三、如何讓游泳課真正提升安全性? ** 1、真正的學會仰漂與水母漂,而不是那種教課書式的學習法。 2、學會水域風險評估的方法,像是判斷海流、天氣、水溫變化,不冒險下水。 3、練習應對突發狀況,如抽筋時如何自救、嗆水時如何調整呼吸。 —— 結語 游泳課的確能幫助我們掌握泳技,但如果沒有學習水域安全、自救能力、風險評估,反而可能增加危險。 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游泳課程時,也應該優先考量這些安全訓練是否有納入課程內容,瞭解教練是否有教仰漂、抽筋自解、如何使用裝備浮具等。 學游泳的最終目標,不是「游得多快」,而是「遇險時能活下來」。 /// 📌「像一條魚LikeAFish」 官網:https://likeafish.com.tw FB:https://www.facebook.com/belikeafish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likeafish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15:44
  • 新聞報報 #196|善泳者溺的迷思/台東活水湖水草茂密纏人修剪清出2噸/用激流獨木舟挑戰亞馬遜的高瀑
    哈囉~大家好,我是蕉哥。 上禮拜開始帶實驗學校的學生去游泳池上課了,很久沒有帶這種多人班的游泳課,又是針對防溺自救主題,在課程設計上花了不少時間。 很明顯會發現,有些小朋友已經會踩水了,但是最基本的仰漂(手腳都不能動)做起來還是相當不順。 仰漂真的是所有自救技巧的基礎,請大家基本功真的要好好練習。 不知道要怎麼練的話,歡迎來參加我們的防溺自救游泳課喔! ┄┄◇◆☆★◇◆┄┄ ⚡️ 本週精選內容 ▍善泳者溺的迷思 「會游泳的人,比較不會溺水嗎?」 ​ 從衛服部的數據調查顯示,其實會游泳跟不會游泳溺水的比例,大概各佔了50% ​ 為什麼在台灣,會游泳的人不一定比較不容易溺水,可以從以下幾點來討論。 ​ —— ​ ​ **一、自信過頭,忽略風險 ​ ** ​ 1、低估環境變數 公開水域(湖泊、海洋、河流)與游泳池大不相同,水流、風浪、低溫、能見度都會影響游泳表現。許多人習慣了泳池環境,到了戶外水域後,誤以為能應付一切,結果陷入危機。 ​ ​ 2、高估體能與耐力 游泳池內有牆可休息,但在開放水域,一旦體力透支或抽筋,卻無處借力。許多溺水意外,就是因為過度挑戰距離或過度消耗體力,導致後繼無力。 ​ ​ 3、輕忽安全裝備 有些人認為「游泳能力強,就不需要額外防護」,因而不帶魚雷浮標、不穿防寒衣、不結伴游泳。但水域意外往往來得突然,當體力下降時,這些裝備可能是救命的關鍵。 ​ ​ —— ​ ​ **二、溺水的常見情境 ​ ** ​ 1、高估體能 游到一半體力不支,卻無法安全返回岸邊。 ​ ​ 2、水溫過低導致失溫 長時間泡在冷水中,體溫下降,四肢無力,最終無法游動。 ​ ​ 3、突發狀況無應變策略 抽筋、嗆水時驚慌掙扎,未能保持冷靜進行自救。 ​ ​ —— ​ ​ 三、如何避免溺水意外發生 ​ 1、提升水域風險評估能力 學習觀察潮汐、水流、風、天氣變化,避免貿然下水。 ​ ​ 2、學會仰漂與省力游泳 熟練仰漂技巧,並使用低強度的救生仰泳來節省體力。 ​ ​ 3、攜帶適當的安全裝備 公開水域游泳時,務必攜帶魚雷浮標,以備不時之需。 ​ ​ 4、結伴游泳,互相照應 獨自游泳風險大,有夥伴同行,能在緊急時相互支援。 ​ ​ 5、遇險時保持冷靜 發生意外時,第一反應應該是放鬆身體、穩定呼吸、尋找支撐,而不是驚慌掙扎。 ​ ​ —— ​ ​ 結語 ​ ​ 游泳能力強,確實能降低溺水風險,但不代表絕對安全。 ​ 真正的水域安全,來自於風險評估、自救能力、體力管理與心理素質,而非單純的游泳技巧。 ​ ​ 最重要的:學會如何在沒有蛙鏡踩不到底的情況下游泳,絕對比在游泳池能夠游個3000公尺不停來的重要多了! ★★★ 👨‍💼 新聞報報 ▍台東活水湖「水鬼拉腳」? 水草茂密纏人修剪清出2噸 ​ 從去年開始,台東三鐵有不少選手反映「在活水湖游泳會被拉腳」,還有晨泳民眾游到一半被「拉腳」,掙扎半天才逃脫。 台東縣水中運動訓練協會解釋,這是因為活水湖環境、水質太好,水草長太茂密纏人。水協理事長黃東益號召約30名會員協助除草,足足清出超過2噸。 ┄┄◇◆☆★◇◆┄┄ 活水湖真的是游泳優質場地,水質好到水草狂長。 真的感謝水協理事長協助清理,不然我看三月份各單位的鐵人三項比賽,大概有機會又發生一樣的狀況。 但很可惜的是,這麼優質的場地,目前還是一個多數時間禁止下水的狀態。 但是白天可以申請下水,不用再等有救生員身份的管理員下班才能下水了。申請要檢具救生員、保險單、申請書等資料,可找台東縣政府農業處林務科。 👉 申請資訊:https://agriculture.taitung.gov.tw/News_Content.aspx?n=14871&s=124013 ★★★ 🏊‍♂ 水域活動資訊 ▍Pedro Oliva用激流獨木舟挑戰亞馬遜的高瀑 巴西的Juruena瀑布,82英尺(約25公尺)高,被稱為亞馬遜森林的「綠色地獄」。Pedro坦白地分享,其實第一次嘗試挑戰時他因害怕而撤退,他說「當時的它對我來說太強大了」。 五年後他捲土重來,先將一個裝有整合 GPS 系統的塑膠桶扔下瀑布,用以了解水流並評估下航路線,接著他跳上獨木舟進行跳瀑挑戰。 ┄┄◇◆☆★◇◆┄┄ 其實這已經是去年的事了,又過了一年,看到了來跟大家分享。 我們會發現,玩水高手跟一般民眾的差別,就在於對從事活動的敏感度。 1、自己很強,但對於大自然環境有判斷自身能力的敏感度,不硬幹 2、再次挑戰時,懂得利用裝備做行前評估、瞭解環境、規劃路線,最後才下水 👉 現場影片紀錄:https://youtu.be/HtkVqNpUOkU?si=JyZpL-NKGcOYagHq /// 📌「像一條魚LikeAFish」 官網:https://likeafish.com.tw FB:https://www.facebook.com/belikeafish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likeafish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10:33
  • 新聞報報 #195|有一項水域活動興趣很重要且有用/海巡科員野溪泡湯突休克倒地不治/歡迎加入像一條魚
    哈囉~大家好,我是蕉哥。 上禮拜真是熱啊~蕉哥已經穿泳袖短褲出門了。 相信有些人228連假應該已經跑去海邊看浪、甚至去踩踩水。 之後天氣只會越來越熱,但水溫應該依然不低,希望大家出門玩還是要注意安全喔! ⚡️ 本週精選內容 ▍有一項水域活動興趣很重要且有用 自救技巧需要花很多時間練習 但防溺其實跟你的水域安全觀有關 大部分的溺水意外 其實都是可以事前避免的 比如說不要喝酒下水:) -- 平常有空的話 可以多帶小朋友去從事各種水上活動 -- 學習防溺最好的方式 就是要去親水 越常帶孩子去親水 孩子就越快學習這些東西 如果你對一個水上活動有興趣 一定要認真去專研 其實你學習到的水域安全知識 可能會比任何一個沒玩水的游泳教練更多 👉 完整影片:https://youtube.com/shorts/dmdsMs43_Ts?si=iGzU2TL7wxUYDjnY ★★★ 👨‍💼 新聞報報 ▍海巡科員約同事友人野溪泡湯,渡溪突休克倒地不治 ​ 事發在花蓮萬榮萬里溪,29歲余姓男子和同事友人共9名大人2名小孩,相約野溪溫泉泡湯。 余姓男子當時身揹23公斤的裝備,渡溪後2~3分鐘疑似因為溪水溫度太冷,突然癱軟昏迷倒地,最後送醫不治。余姓男子平常熱愛戶外運動,身體健康狀況好,也沒有相關病史。 ┄┄◇◆☆★◇◆┄┄ 由此可知,即便是沒有病史的人,也有可能因為某種不知名的原因導致突然昏迷。 也許是負重太重 也許是水溫太冷 也許是體力不支 野溪溫泉也季末了,接下來周末看起來也是好天氣一波,希望大家一切都能平安。 ★★★ 🏊‍♂ 水域活動資訊 ▍歡迎加入像一條魚 前幾天是我們像一條魚團隊吃春酒的日子。 從2019年到今年2025,我們也邁入了第七個年頭。而在前幾年,我們飽受疫情的摧殘,但很幸運地走到今天。 因為這幾年的努力,「防溺自救」這個議題似乎開始發酵。越來越多人關注自己跟孩子,不再只是在乎會不會「游泳」,而是真的「會游泳」。 戲水的地點,本來就不分場域。泳池、溪邊、海邊都是大眾戲水熱區,而溺水意外的高風險開放水域,卻鮮少有救生員。 與其靠別人 不如靠自己 瞭解水域安全觀念,學會水中自救技巧,你就能安心玩水、開心回家。 如果你也願意幫我們把這樣的概念推廣到更多地方,歡迎加入我們的腳步,成為像一條魚的一員。 讓我們一起努力,一起將防溺教育推廣到全台! 👉 加入資訊:https://likeafish.com.tw/joinus /// 📌「像一條魚LikeAFish」 官網:https://likeafish.com.tw FB:https://www.facebook.com/belikeafish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likeafish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7:52
  • 新聞報報 #194|仰漂腳沉下去真的沒有關係/漁港汽車落海駕駛自行脫困游上岸
    哈囉~大家好,我是蕉哥。 蕉哥回來台灣了,前幾天去了實驗學校無界塾幫國中生上課。 好久沒在上課時間進校園了,年輕學生真的活力無限啊! ⚡️ 本週精選內容 ▍仰漂腳沉下去真的沒有關係 真的沒有關係! 你只要吸一口氣 胸口越挺越好 換氣的時候用嘴巴快吐快吸 要讓你身體裡面一直保有足夠多的氣 也可以拿一個浮板 把它抱在胸口 記住不要卡到你的下巴 然後直接仰躺在水面上 唯一一個地方需要用力 就是你的胸口會需要挺胸 如果你不需要浮板 可以將它的往旁邊放 輕輕地把它放到左右兩邊 腳碰到地板真的不要理他 可以直接放在台階上 即便腳放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 只要你的身體的氣夠多 人還是可以浮在水面上 -- 仰漂60秒以後 可以嘗試講話看看 從1數到10 能夠數的越大聲越好 救援你的人 不一定會從你的身旁這麼近的距離通過 所以大家一定要練習仰漂能夠 可以講話 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 完整教學影片:https://youtube.com/shorts/OkU0_lpVzaM?si=hQS0nXl2-RYOFUDH ★★★ 👨‍💼 新聞報報 ▍新竹南寮漁港汽車落海,駕駛自行脫困游上岸 ​ 2/21日下午,民眾看到一輛黑色小客車,不明原因高速衝進海裡,還好駕駛自行脫困、游上岸。由於目擊者有看到車內疑似有孩童背包和玩偶,擔心車內還有人,警消立即展開救援。 由於當天海水能見度不佳,目視看不出來是否有人,因此出動大型吊車,將車輛吊上岸。事後,落海的駕駛表示,小孩已經去上課,才讓原本神情緊繃的警消鬆了一口氣。 ┄┄◇◆☆★◇◆┄┄ 不知道為什麼,臺灣會有這麼多開車意外落水的狀況? 這次很幸運的,駕駛自行脫困游回岸上,代表駕駛至少有穿著冬天衣服在海裡游泳10公尺的能力。 相信此能力已經超過大多數臺灣人的游泳能力,但在蕉哥看法這只是基本的。如果沒有此能力,建議海邊玩水都應該要穿著救生衣。 -- 之前也有po過汽車意外落水該如何脫困,一併附給大家: 1. 車門趕快打開逃生 ->剛落水還沒下沉壓力差還沒這麼大的時候門還可以開是來得及的,但水壓一增加短時間內就打不開了,這時候只是白白浪費力氣,請嘗試其他手段。 2. 車內完全進水後水壓平衡比較容易開門 ->進水後可能還要一小段時間壓力才會平衡,所以等到滅頂才處理風險很大。 正常來說(擋風玻璃沒破),落水車子不會下沉這麼快。這時候開門快逃,開不了的話開車窗,斷電開不了的話拿頸枕金屬支架使用槓桿往下插來翹車窗。 破裂前記得深吸一口氣,車門變形從後車廂也有機會跑出來,但平常要熟悉從車內開啟車廂方式。 切記門開不了就不要在完全進水前繼續浪費力氣了。 另外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安全逃生路線確保之前安全帶不要鬆開。 第一是讓自己比較好知道水面在哪個方向(如果側翻),第二是水衝進來直接把你衝離位子會更難逃生。 /// 📌「像一條魚LikeAFish」 官網:https://likeafish.com.tw FB:https://www.facebook.com/belikeafish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likeafish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8:21
  • 新聞報報 #193|抬頭捷怎麼練習/男子划輕艇突遭鯨魚吞了
    哈囉~大家好,我是蕉哥。 跟大家講一個好消息:蕉哥考到滑雪教練啦! 不枉費今年冬天苦練,來日本有80%的天數都在滑雪,滑到懷疑人生~ ⚡️ 本週精選內容 ▍抬頭捷怎麼練習 抬頭捷基本上腳的方式,就跟一般自由式方式很像: ​ 手會輕輕的拿離出水面以後 直線的放回水中 ​ 為什麼呢? ​ 因為抬頭捷很累啊! 你的手要趕快滑下來 ​ 所以最快的方式就是手直線拉起來 直線放下去 這樣子最快 ​ 抓水 然後把水往後拉,再往後推 ​ 如果手臂的力氣不夠會怎麼樣? 頭就會往左右兩邊晃 手可能會從旁邊往前甩 ​ 所以手要怎麼練習? ​ 憋一口氣 然後不要換氣 想辦法游的速度越快越好 先快到人不會沉下去 ​ 大概是滑3~4下換一次氣 ​ 憋氣別憋太久 不然換氣的時候就會花很多時間 還必須吸很大口氣 ​ 那個時間點 你可能會沉下去 👉 完整教學影片:https://youtube.com/shorts/-C1GRo1CBCo?si=SJWywyo6i-_iXrAh ★★★ 🏊‍♂ 水域活動資訊 ▍男子划輕艇突遭鯨魚吞了 智利海域一名年輕男子正在划輕艇,結果突然遭到一頭座頭鯨吞進嘴裡,短短3秒鐘後又被吐了出來,且毫髮無傷。 👉 意外影片:https://lihi.cc/E9wPW /// 📌「像一條魚LikeAFish」 官網:https://likeafish.com.tw FB:https://www.facebook.com/belikeafish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likeafish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5:08

Mais podcasts de Ensino

Sobre 救生日常

救生日常是荷蘭游泳教育品牌「像一條魚LikeAFish」的podcast 節目,我們會在節目中分享救生的日常、分析最近的溺水事件、以及談談最重要的水域安全觀念與水中自救技巧。 👉 像一條魚:https://likeafish.com.tw 👉 E-mail:[email protected]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ite de podcast

Ouça 救生日常, Histórias em Inglês com Duolingo e muitos outros podcasts de todo o mundo com o aplicativo o radio.net

Obtenha o aplicativo gratuito radio.net

  • Guardar rádios e podcasts favoritos
  • Transmissão via Wi-Fi ou Bluetooth
  • Carplay & Android Audo compatìvel
  • E ainda mais funções
Aplicações
Social
v7.11.0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3/23/2025 - 2:39:22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