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RND

是个人物

人物杂志
是个人物
Último episódio

Episódios Disponíveis

5 de 43
  • 新中女时代,想象在爱情之外|对话《蛮好的人生》编剧
    优酷生花剧场×人物 EP01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议题被讨论,也有越来越多的女性题材影视作品被大众所看到,这仿佛成了现在影视行业里最热门的一类内容。相较于过去的悬疑、都市等类型剧,女性题材好像是一个更加复合的概念,很难用一句话去概括它提炼它。在过去,当大家提到女性观众爱看的影视内容,也许第一刻想到的是古装偶像剧、甜宠剧,爱情是故事中的唯一元素。但是以优酷「生花剧场」为例,从去年开始,在故事内容和女性人物设定上,我们在这个剧场中看到了很多新的题材和不一样的女性面貌,比如《墨雨云间》、《以美之名》 和最近正在热播的《蛮好的人生》。她们丰富了我们对女性题材的想象。在这个剧场里,除了爱情还有更多的女性话题与情感模式正在被讨论,或许关于成长,或许关于野心,也或许关于女性如何找到自我。所以这次,我们想要走近一线的创作者,想去看看女性题材在不同的人眼里是什么样子的。也想去了解,那些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又是怎么诞生的。这个系列的第一期,我们邀请到了由孙俪、董子健主演的优酷生花剧场热播剧《蛮好的人生》的编剧费慧君女士,和《人物》CEO张寒,一起聊聊女性的生活,和女性的创作。【时间轴】3:50 女主角一定要有爱情、要可爱吗?8:07 「我有一种责任感,要书写上海的故事和人」17:42 婚姻是一个系统性的结构,谈恋爱是买东西20:50 被普及保险知识后,想去卖保险的编剧23:56 「孙俪是我见过最不像女明星的明星,她用自己生活的质感填满了人物的缝隙」27:13 「我只想写真实的、有感触的、别人没有写过的中女生活」31:05 胡曼黎与邱丽苏是对照组,是性格倒置的角色,也是真实的人34:34 那些婚姻中强大的女人,和无法自洽的男人39:00 势均力敌的编剧couple:「我们已经熟练地把工作和感情分开」43:58 中女困境的一种答案:她终于学会从向外求变成向内求,她学会了爱自己50:02 拆掉束缚女性的枷锁,很多对女性的问题与认知本身就是错的51:10 「为什么世界不能反过来屈从于我们女性更敏感的神经呢?」54:29 「女强男强」的剧会出现在中国影视剧市场吗?1:01:06 我和工作的关系就像对渣男,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1:01:36 女演员的桎梏由观众的呼声解开,让资本知道市场的需求本期嘉宾费慧君 《蛮好的人生》编剧张寒 《人物》CEO本期主播槐杨 《人物》编辑本期配乐BethWaterfall制作|七七 雷艺璐
    --------  
    1:08:22
  • 今天我们分享书,就像握住彼此的手
    过去一年,你体验过被某一本书中文字击中的时刻吗?又是一年读书日。回望过去,一本本书标记了我们的生活,而阅读,作为「最小单位的自由」,不仅是每个人独处时的避风港,也可以是交流时的纽带。这一次,《是个人物》播客邀请了几位《人物》作者,谈论读过的书,也谈谈阅读在彼此生命中的位置。斐然在《四世同堂》里读北平的秋,读老舍笔下那些「被刀子扎过又结疤」的生命。她发现,痛苦不是终点,而是某种生长的开始;王青在《世说新语》里撞见一群古人,他们「用微博体写人生」,活得比今人更丰沛;易方兴从父亲的书柜里挖出一本《女性的天敌》,泛黄的纸页上,四十年前的女性挣扎着撕开「必须依附男人」的网,让他感叹,书像是时间的漂流瓶;而槐杨从叶嘉莹谈阮籍中,找到了如何在一个错乱的时代里,伸展自我、捍卫内在的方法和力量……每个人都从阅读中发现目前所身处时代的影子,这也是阅读留给我们的意义之一。当几名平时见面甚少、聊天也很少的编辑与作者,坐在一起聊着过去一年阅读过的书籍时,奇妙的事情发生了——仿佛同类会在字句间相认,并不因距离而产生隔阂。我们谈论书中让自己震动的文字,谈论书店的消失,也说到了每个人从书中获得的养分。至少在那段时间,阅读把我们联系到了一起。时间轴01:55 重读《四世同堂》:老舍先生在他过得比较艰难的时刻是怎么记录他周围的世界的?04:32《世说新语》很像古人的微博06:12 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准绳,哪怕是错的11:15 「我们生活在一代又一代女性主义者的遗产里」16:52 绝望的时刻,老舍仍然在燃烧自己19:41 只要你的眼睛能够看到他人,你的悲哀与绝望会少很多20:26 读叶嘉莹谈阮籍:在荒谬中捍卫自己的准绳25:56 在自己的时间中「轻松」的阅读28:52 过去的一年,我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时间错乱感31:46 玄幻小说为什么这么火:在深度阅读与碎片化阅读中切换的体会37:00 格式化的书店,固化的畅销新书,回不去的淘书时光46:15 诗歌的语言和小说的完全不一样,那是「心灵的震颤」47:41 火箭工程师自印的科幻志 ,也许比书更接近书的本质48:57 分享书就像握住彼此的手,让我们不再是一个个孤岛本期嘉宾李斐然《人物》作者王青《人物》作者易方兴《人物》作者本期主播槐杨《人物》编辑本期播客提到的书籍1. 老舍:《四世同堂》,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2. [南朝宋]刘义庆 著,[南朝梁]刘孝标 注,余嘉锡 笺疏:《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20163. 李剑国辑校:《唐五代传奇集》,中华书局,20154. 波妮萝波·罗西安诺夫 著,宋少云 译:《女性的天敌:一个女人必须有一个男人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5. [美]贝蒂·弗里丹 著,程锡麟 译:《女性的奥秘》,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6. 叶嘉莹:《叶嘉莹说阮籍咏怀诗》,中华书局,20187. [德]燕妮·埃彭贝克 著,李家川 译:《时世逝》,云南人民出版社,20248. 周飞舟:《以利为利:财政关系与地方政府行为》,上海三联书店,20129. [美]阿扎尔·纳菲西 著,朱孟勋 译:《在德黑兰读<洛丽塔>:以阅读来记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10. [美]欧文·亚隆 著,鲁宓 译:《诊疗椅上的谎言》,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11. [爱尔兰]克莱尔·吉根 著,姚媛 译:《南极》,浙江文艺出版社,201012. [阿根廷]阿莱杭德娜·皮扎尼克 著,汪天艾 译:《夜的命名术:皮扎尼克诗合集》,作家出版社,201913. Collision,Stories from the Science of CERN,Edited by Rob Appleby & Connie Potter14. The Art of the Violin,Leopold Mozart本期配乐|Ariana -Tony Anderson文案|易方兴制作、运营|七七、雷艺璐、张琬琳
    --------  
    49:46
  • 与蔡康永谈康熙,谈大S,谈失去和告别
    今天,《人物》和一位老朋友重逢。过去十年,我们四次与他相见,我们经历过他主持的谈话类节目《康熙来了》的结束,也和他一起探讨过生命和死亡。对很多人来说,蔡康永和他的节目、他的书,就像是生活里的泡面,长久、安然地陪伴着,但对蔡康永来说,他开始过一种深居简出的生活,不再活跃于社交媒体(尽管他曾经是第一届的微博King),他开始学习建立一种新的生活,恶补所谓的“死前必看的100部电影”,开始运动,接受自己大汗淋漓的样子,通过桌游了解朋友的价值观,也约那些很久没见的朋友吃饭。偶尔,他会在看到某些大新闻时感叹,如果《康熙来了》还在,“我和小S肯定能够问出比这个再多三倍的讯息出来”。2025年春天,我们和蔡康永再次见面,聊了聊他的新书《你愿意,人生就会值得》,也聊了聊生活的变化,还有那些不可避免的失去和告别。他如何和十几年的《康熙来了》告别,为什么选择结束它,他怎么面对自己的情绪,他有过失控的时刻吗?当然,也聊了聊刚刚离去的熙媛,关于大S生动的、鲜活的细节,以及我们面对猝然的消失时应该怎么办。还有,关于他自己,最理想的生活和最理想的死法。生活还在继续,我们不要意兴阑珊,他说。我们总是还有事情可以尝试,如果过早地无欲无求,那会是很无聊的事,“你不好好活,你是不会快乐的”。时间轴02:20 从第一届微博king,到一年不发一条微博06:54 生活新乐趣之一:运动,发现身体的神奇功能08:43 生活新乐趣之二:桌游,在游戏桌边了解彼此价值观10:35 与朋友保持联系,按「朋友名录」挨个见面12:48 《康熙来了》结束10年后,蔡康永如何回想当时状态?14:41 「我喜欢把好玩的人抓过来问问题」18:27 《两代电力公司》,希望年轻人也有发声的机会21:31 和自己保持一点距离感,更好观察自己26:33 大S离世,像是进入了失联名单31:00 「无常」是生活的基本常识,时间有限,做事趁早34:40 蔡康永眼中的大S:很具体地在追求幸福35:29 和大S是能看到彼此内在的朋友,赠之以黑色礼物,投之以怪奇图书41:53 排优先顺序表,在有限的时间精力中找准最先兑付的东西46:01 「你要用力活,才会觉得人生值得」50:56 人类大多迷茫,太有方向像是机器人做的事情53:04 蔡康永回答:想在哪里生活?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想跟什么样的人一起生活?56:50 怀抱遗憾是幸福的,意味着还有想做而没做到的事本期嘉宾蔡康永:作家、主持人赖祐萱:《人物》作者本期主播槐杨:《人物》编辑本期配乐Angelina – Tommy EmmanuelA Lovely Way To Spend An Evening - Louis van Dijk Trio制作|七七、张琬琳
    --------  
    59:58
  • 今天的人面对死亡,就像行走在一片荒原 | 对话清华教授景军
    又是一年清明节。在这个缅怀逝者的时节,我们邀请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景军,来和我们一起讨论死亡和临终照护这个有些沉重的话题。过去5年,景军和团队走访了全国各地多家医院、临终关怀机构、养老院,通过对逝者家属、朋友和医务人员的采访,收集了364份重症患者的临终叙事。这是一次有点神奇的聊天。第一个问题,景军老师不留气口地讲了20分钟,为我们上了一堂有关死亡现代性的101课。从历史上的“善终”到现代的“尊严死”,他说,我们正在经历的,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死亡体验。如果说过去的死亡是“驯服”的,有一定之规的,现在的死亡则是“野蛮”的,没有章法的。当死亡临近,不同的道德逻辑互相打架,我们不再只有一条路可走,也似乎无路可走。有人问过景军,这么大的年纪,研究死亡不晦气吗?景军说,他对死亡的兴趣从来不是个人层面的,而是哲学意义上的,他想知道,现代人的死亡焦虑如何成为了一种集体性的社会情绪。年近70岁,景军的精力依然旺盛。播客录制的那天,他早上6点半才睡,但讲述时仍然中气十足,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在被问到衰老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时,景军不自觉地提高了声音,一连三问——“我没老好吗?!”“我从来没觉得我老了啊!”“我天天学AI,怎么叫老了呢?”或许,就像景军说的,面对衰老和死亡,从来不存在一个“公理”。某个时刻,老去如同巨大的黑洞,吞食人的健康、精力,但在老去这条路上,除了丧失,总会有一些旁逸斜出的部分,让人重新理解「活着」。时间轴04:47 「善终」的历史变迁:从政治性定义再到今天的「尊严死」07:53 中国人的死亡有突如其来的现代性:老年人口翻番,生命危机连续出现11:47 「濒死的道德生态」中,包括人道主义在内的数种道德逻辑不断「打架」15:04 历史上的中国妇女自杀:有无奈的一面,也有壮烈反抗的一面18:53 「关键时刻的上行家庭主义」:死亡历程中大多数中国人会想尽办法为上一代奉献22:46 死亡也有质量,临终生命质量是死亡给我们提出的新问题26:17 面对死亡,对生的恋慕是普遍的,宗教也不一定能超越29:11 中国传统抵抗死亡恐惧的三套系统:灵魂,血脉,三不朽35:47 我们要重建一套文化程序,将「野蛮的死亡」变成「驯服的死亡」37:53 老年人尊严的丧失与知识传承模式的改变息息相关41:08 老龄不一定就意味着丧失,老和死的问题不能千篇一律去谈46:43 高龄化与照护者的女性化:我们如何从性别视角看待老龄化和死亡?50:36 生死问题的底线,是良心本期嘉宾景军: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青:《人物》作者本期主播槐杨:《人物》编辑本期音乐Teach Me Tonight- The Red Garland Trio制作|七七 张琬琳
    --------  
    52:23
  • 你终将成为一个照护者|对话北大教授胡泳
    去年四月,一篇叫做《当一位北大教授成为24小时照护者》的文章广泛流传,文章的讲述者,北大教授胡泳,以另一种身份进入大众视野。当时,胡泳的母亲罹患阿尔茨海默症,认知不断退化,三年多的时间里,胡泳照护母亲,体会到照护、尤其是阿尔茨海默患者照护之难,也体会到个体照护者在社会层面面临的诸多困境。去年九月,胡泳老师的母亲离开人世,但对他来说,关于告别、关于照护的种种思考,仍在继续。本期《是个人物》播客,我们邀请胡泳老师作为嘉宾,来谈谈照护这个有些沉重的话题,也包括衰老和死亡。胡泳分享了自己作为照护者的经验,那些无奈与崩溃,也有爱与责任的闪光。他说,我们对于疾病、衰老和死亡不能浪漫化,也不该逃避。很多人说希望自己老去或者死去的时候是有尊严的,但是否有尊严,不是个体能够决定的。接受老去必然伴随的失能,接受中间会有的羞耻,接受之后,可能会生发出一些力量。更重要的是,社会整体环境需要转变,去建立一个对老人、对照护者更友好的社会。有时候,可能只是一些小事,就能对个体的境遇有很大的改善。【时间轴】01:52 衰老、疾病和死亡常常纠缠在一起,是人生非常沉重的课题04:49 对于24小时照护者而言,喘息服务非常必要08:40 阿尔茨海默症的残酷在于对人本质的打击,所有熟悉都可能变成陌生13:14 照护者是普通人,却也面临着与医护人员相似的职业倦怠19:39 「照护是人生的基本条件」,肉体总会有生老病死21:21 丧失自主权是衰老的一大恐惧,尽可能尊重被照护者的自主权25:55 养老方案是多元的,也永远是动态的29:33 坦荡接受衰老,要能够毫不羞耻、心甘情愿地被照顾32:03 不要把「尊严」想窄了,接受别人帮助也是一种尊严37:44 被照护者的看见与回应,是照护者能够坚持下去的温暖时刻40:08 年轻一代面临的照护问题更加复杂,发展照护型社会非常重要46:15 社区如果有一系列配套服务和设施,对家庭照护者是很大的支持50:21 照护不止是照顾,也涉及许多专业的医疗问题54:32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亲人可能承受着更多痛苦,甚至无法表达01:00:49 「向死而生」,「生」之所以有意义正是因为有「死」01:05:19 给照护者的书籍推荐:实用指南与心理效能兼备01:07:12 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照护吗?本期嘉宾胡泳 家庭照护者,北大教授张莹莹《人物》编辑本期主播张寒 《人物》负责人本期音乐In the Meadow -Brian CrainSoirée - Bill Evans制作 | 七七、张琬琳
    --------  
    1:09:37

Mais podcasts de Sociedade e cultura

Sobre 是个人物

一个编辑部的社会观察。
Site de podcast

Ouça 是个人物, Neymar (UOL Prime) e muitos outros podcasts de todo o mundo com o aplicativo o radio.net

Obtenha o aplicativo gratuito radio.net

  • Guardar rádios e podcasts favoritos
  • Transmissão via Wi-Fi ou Bluetooth
  • Carplay & Android Audo compatìvel
  • E ainda mais funções

是个人物: Podcast do grupo

Aplicações
Social
v7.16.2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5/4/2025 - 12:39:34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