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RND
PodcastsNegócios雪球·财经有深度

雪球·财经有深度

雪球
雪球·财经有深度
Último episódio

Episódios Disponíveis

5 de 1062
  • 2932.谈谈创新药行业基本面的重大利好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谈谈创新药行业基本面的重大利好,来自马驰哥。近两年创新药行业基本面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使得行业板块整体迎来了价值重估?政策环境的变化——政策从“摇摆不定”转向“坚定支持”很多人把创新药股价上涨归结于企业产品管线的竞争力,以及今年上半年爆发的出海BD,这些对个股当然很重要,但对行业不是最重要的,政策环境才是影响行业最关键的因素。我此前讲过以往政策的很多问题,如今几乎全部得到解决或正在解决。近年来,创新药连续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时限从60日缩短至30日,有关部门明确“新药不集采”原则,医保谈判从“控费”转向“促新”,2025年将推出商业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这里我再展开讲讲,上面几条利好,第一条是总基调,给行业吃下定心丸,创新药不再是没人管的“野孩子”。第二条,审评时限是今年6月份的新政策,这30天是有要求的,不是针对所有创新药,需要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创新药品种、全球同步研发品种,不要小看30天,这对于融入全球研发体系、加快创新药商业化进度是大大的利好。第三条,创新药不纳入集采,是实际意义最大的一条,也是符合行业科学规律的,彻底把创新药从价格竞争泥潭中拉出来,推动企业进入研发高投入、销售高利润的正向良性循环。第四条,之前因为集采过于重视压价,导致很多药品质量不过关,民间争议颇多,有全国人大代表都提出了质疑,现在的转向,不仅是保障仿制药的质量,对创新药也非常有利,2024年纳入医保目录药品中30%为创新药。第五条,是对第四条的重要补充,因为进入医保目录不意味着就卖的好,有些医院、医生因为医保控费或者其他主观原因压根不用。比如前几年推出的DRG付费改革,初衷是为了更高效使用医保经费,但对于创新药不太友好。目前DRG2.0方案逐步优化,加上商业保险创新药目录的推出,虽然不能完美解决问题,至少对医院和医生使用创新药有着积极影响。商业周期的变化——财报从“巨额投入”趋向“盈亏拐点”创新药研发门槛很高,美国普遍是“双十”标准,即平均需要“十亿美元投入+十年研发周期”,在我2020年刚涉足创新药投资的时候,很多企业的产品管线处于研发前期,随着五年时间的推移以及巨额资金的投入,很多产品逐渐进入了收获期。一些人看到现在创新药龙头动辄两三倍涨幅,觉得泡沫太大,但我们要知道,这些创新药企业背后的资本,他们可不是盲目投资。这个行业一方面是高风险、高投入,另一方面也是高利润、高门槛。创新药的研发周期之长、研发资金动辄几十亿计,不像一些行业可以随便扩产,使得利润既有短期爆发力,又在专利保护期内有相对长期的持续性。A股有种说法是“横有多长、竖有多高”,创新药的低谷持续多年,收获必然是非常丰硕的。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创新药数量与质量的双提升,创新药海外BD交易,不管是交易数量、首付款金额还是交易总金额,都在逐年上升。BD交易,指创新药企出售其在研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开发和商业化权益,以获得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比如今年三生制药将自主研发的PD-1/VEGF双抗SSGJ-707的海外权益授权给辉瑞,首付款高达12.5亿美元、最高可达60.5亿美元,刷新了国产创新药的最高首付款纪录。黎明前的第一缕曙光已经出现,创新药行业正从巨额亏损的播种期向普遍盈利的收获期稳步前进,盈亏平衡的关键节点就在眼前,这不是某一家企业的偶然个例,而是整个中国创新药行业的大势所趋。时代发展的变化——行业从“亦步亦趋”迈向“差异优势”一个人的命运,固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历史的进程。创新药同样如此。和其他很多行业一样,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全球最大规模的受教育人口,加上中国人勤劳拼搏的民族性格,是我们创新药产业追赶发达国家的最大底气。中国创新药产业何以成功?近十余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国内医疗市场蓬勃发展,许多来自国外药厂的一线科学家、研发人员,回到中国参与创新药创业。据《证券日报》统计,2018年-2022年通过18A条款赴港IPO的生物药企累计达56家,在港股市场IPO累计募资约1163亿港元。比如今年在资本市场大放异彩的康方生物,其创始人、董事长夏瑜曾在德国拜耳等国外知名药企工作,回国后与她的3位海归博士好友共同创办了康方生物。无数像夏瑜这样有技术、有经验、有情怀的科研型企业家、科研人员,前赴后继地投入创新药的创业浪潮中,使得我国在创新药研发水平逐步追上欧美发达国家的同时,还有着明显的成本优势。在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中国学者有73项研究入选口头报告环节,创下亚洲国家纪录;今年1-5月,国家药监局累计批准20余款1类创新药上市,刷新近五年同期纪录;今年5月底,国产创新药BD总金额已经高达455亿美元,首付款达22亿美元,接近2024年全年交易总额。短短十余年间,中国创新药物实现了从模仿性新药到快速跟进开发药物,再到同类首创新药的华丽转身。这不仅是政策驱动的结果,更是一场由资本推动、研发人才回流、临床需求爆发等多重因素共振形成的产业革命,中国在研的原研创新药数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一,中国创新药的“DeepSeek时刻”正在来临。
    --------  
    7:35
  • 2931.化工行业供需基本面及周期拐点判断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化工行业供需基本面及周期拐点判断,来自有莘小老虎。化工产业链是一个国家和经济体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在战略上非常重要,又与经济强相关,化工周期既受上游大宗商品影响,又跟随宏观经济波动。化工的上游原材料是原油、煤炭、磷矿石/钾矿石、原盐等。中游主要有石油化工、煤化工、氯碱化工以及精细化工等。所谓精细化工,就是在初加工的基础上,对原料进行二次加工,比如农药、电子化学品、医药中间体等。产业链化工产业链极其庞杂,材料众多,路线多样,制法繁杂,各种专业术语令人眼花缭乱,对新手极不友好。我简单总结如下:1)原油→成品油和石脑油→芳烃→烯烃,越靠近原油端,盈利越稳定;2)煤/天然气→甲醇→烯烃;3)芳烃→ABS/PS/EPS/PTA;4)烯烃→MEG/PVC/PP/PE;烯烃供需格局化工材料主要分为芳烃类和烯烃类。先说烯烃类。烯烃类的乙烯被称为“石化之母”,其产量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化发展水平。在全行业“降油增化”以及烯烃原料多元化的驱动下,我国持续引领全球乙烯扩能,产能规模飞速增长。2022年乙烯产能4676万吨,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2025年产能估计增至6200万吨,占全球乙烯产能的27%。据券商预测,乙烯产能扩张或持续至2027年,届时乙烯产能规模有望突破7000万吨。个人感觉,我国大规模提升系统产能,是一种国家级战略。随着乙烯为代表的核心原料持续扩产,中国大宗化学品及通用合成材料的国产化率已显著提升。以聚烯烃产业链为例,茂金属聚乙烯的进口依赖度从2018年的90%以上降至2024年的50%左右,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光伏料的进口依存度同期从80%下降至40%以下。通用塑料除了部分高端聚乙烯仍需依赖进口以外,聚丙烯、聚苯乙烯几乎已全部实现自给。因此,下阶段化工品出海将成为消化新增产能的重要方式。烯烃的技术路线主要有石脑油裂解、煤制、乙烷裂解三种技术路线。乙烷裂解制烯烃由于具备产品收率高、经济性强等优势,产能占比显著提升。煤制烯烃在我国煤炭资源充足,实施保供稳价政策的背景下,竞争力也较为突出。而且煤制烯烃的煤耗水耗和碳排放巨大,新增项目审批难度高,存量项目具备进入壁垒。因此,乙烷裂解和煤化工的存量项目有望持续享受差异化路线的竞争优势。烯烃的需求端主要是房地产产业链、汽车以及光伏胶膜等新兴领域。当前传统领域疲软,高端材料支撑有限,须等待新一轮基钦库存周期开启可能才有改观,因此烯烃供给端明显过剩。但烯烃好的一点是,虽然供给过剩,但煤化工、轻烃企业通过技术路线突破,从而享有成本优势。芳烃供需格局芳烃的供需基本面略好于烯烃。中国芳烃当前总产能预计达4500万吨/年,实际产量约4100万吨,产能利用率约91%。而且,2025年PX无新增产能。芳烃的需求端主要是PTA产业链,下游产业是纺织布料、饮料瓶。服装、饮料消费需求同样与经济景气度强相关,经济不好,无非服装穿得便宜点、更换频率低一点,饮料少喝点,食品包装医药包装次一点都能解决。芳烃总体供需局面是,PX供需紧平衡,PTA严重过剩,产业链利润向上游集中。PX虽然供给有序,但利润受原油定价主导,企业的竞争力不一定比烯烃类企业好。化工行业周期乙烯是全球产量最大的有机化工原料,下游衍生品占石化产品总量的75%以上,涵盖聚乙烯、乙二醇、环氧乙烷等,广泛应用于包装、农业、汽车等领域,乙烯的发展水平可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石化工业水平的关键指标。石脑油是乙烯生产的“血液”,全球约60%的乙烯通过石脑油裂解生产,尤其在亚洲地区。因此,观察乙烯-石脑油价差,一定程度上可以跟踪化工产业周期,其本质反映的是石脑油裂解装置的边际利润,利润的背后是行业供需格局和公司策略的外在表现。当乙烯-石脑油价差跌至历史低位,通常意味着乙烯供给过剩、需求萎缩,此时行业普遍亏损,行业产能被动收缩,为后续再平衡创造条件。价差触底后,供给端通过产能退出或减产逐步消化库存,而需求端随经济复苏或新兴领域增长逐步回暖,推动价差反弹,行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乙烯石脑油价差周期性低点分别是2001年和2012年,间隔了12年。2025年乙烯石脑油价差持续低于200美元,周期已经持续了13年,虽然处于底部但是尚未看到反转迹象。我们再看看外国化工巨头陶氏化学,从历史中找点经验。拉长历史发现,陶氏的行情低点分别是1990-2002-2013,间隔大概12-13年。本轮化工低迷期直到2025年还没走出来,如果2026年前有反转可能,周期长度是14年。不管从何种角度看,本轮化工周期都超过了往轮2-3年,这可能与康波萧条期有关。以上只是从乙烯石脑油价差推测化工周期变迁。但是,目前制乙烯的另一大路径-乙烷制乙烯,乙烷制全球占比已经从2020年40%升至2025年45%。尤其是美国,得益于页岩气革命带来的乙烷供应大幅增长,美国乙烷裂解制乙烯的工艺路线占比显著提升,预计2025年纯乙烷裂解制乙烯装置占美国乙烯产量的 85%。作为补充,我们同时关注乙烯乙烷价差,2019年以后,乙烯乙烷价差与乙烯石脑油价差走势逐渐趋同。2025年Q2乙烯-乙烷价差为567美元/吨,环比下降43美元/吨,主要因油价下行导致乙烯价格下跌,而乙烷价格受美国供应宽松影响仅小幅回落。当前乙烯乙烷价差水平反映行业从“全面亏损”向“边际改善”过渡,目前处于“底部震荡、弱修复”阶段,但尚未进入景气周期。要等到行业反转,乙烯乙烷价差需持续大于500美元/吨。企业资本开支情况我们再从企业资本开支的角度验证和推测行业周期何时反转。我把企业分为2大类,石油化工和煤化工。根据石油化工企业的产能供给和需求强度,2013-2014年是化工行业的一个转折点。由于我选择的企业大部分是民营石化,所以结合扩张度:2013-2015年呈平稳下降,2016-2018年分别为2.1、7.4和13.2,可知直到2016年才反转。接下来是煤化工。煤化工的周期变化趋势基本上和石油化工类似,但是煤化工不管是从供给端还是需求端来讲,都得出2013年是个关键年份。结论本文从行业供需基本面、企业资本开支行为、股价历史走势得出了一致性、最起码自己看来逻辑自洽的结论,即化工行业周期大概12-15年一轮,上行期平均7年。需求端同样不能忽视。观察行业周期启动的年份,基本上都是基钦库存周期启动点。所以,切莫焦虑,等风来......
    --------  
    9:47
  • 2930.“慢牛”稳了,“躺赚”可期?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慢牛”稳了,“躺赚”可期?来自懒人养基。最近A股越走越强,人们对牛市的期盼逐渐火热起来。历史上的“疯牛”呈现短期快涨、长期缓跌的特征,其实是最伤人心的;因此未来的牛市应该来一个彻底的“拨乱反正”,长期缓涨、短期快跌,而且短期急跌后又能很快恢复上涨,反复多次,就会强化“跌下去就是买入好机会”的印象,长期慢牛格局就有望形成。因此,希望牛市来,但又不要乱来,应该是广大投资者与监管层上下一心的共识,也是普通投资者的一种“信仰”。那么,期盼中的慢牛有可能成为现实吗?1、经济基本面为长期慢牛提供了物质基础我在《未来十年最大的财富风口》中就说过,过去高速发展的三十年,因为每个领域都有不菲的增量,工厂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大都选择跑马圈地、粗放式扩大规模求发展,结果就是盈利质量不高、盈利持续性不佳,反映到资本市场上,就是无法通过持续的盈利增加驱动股市上涨,只能在市场情绪驱动下陷入“拔估值-杀估值-拔估值-杀估值”的反复循环,这也正是过去在股市难以赚钱的原因。而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中低增长、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上市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中的优秀群体有资金、有资源、有技术、有动力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并逐渐竖起竞争壁垒,进而形成较为稳定的行业格局,可以靠一定程度的垄断地位实现较高质量的稳定盈利。盈利质量的提升,恰恰是长期慢牛行情最为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一点,在经济增速乏善可陈的欧美国家,它们的股市已经提前“预演”过。2、政策导向明确支持慢牛监管层多次强调“稳住股市”,“防止市场大起大落”,通过注册制改革、退市制度完善、打击操纵市场等手段,推动资本市场向“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方向发展。政策红利逐步释放,为慢牛提供了制度保障。具体手段上,实力雄厚的类平准基金可以在市场出现非理性下跌时买入托底,而在市场情绪特别亢奋时卖出“刹车”,甚至可以在市场开始兴奋时就时不时小幅卖出提前踩下“点刹”,防止市场出现情绪过度亢奋。总而言之,防范“疯牛”,引导“慢牛”是监管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一定要实现的重要目标。3、资金结构变化有利于慢牛形成“疯牛”的重要特征是散户主导。随着外资持续流入、养老金入市、公募基金规模扩张、社保和保险资金投资权益上限的提高,A股投资者结构有望逐步转向机构主导。而且随着机构在AI和量化手段广泛而深入的运用,也迫使处于劣势的散户逐渐退出,转向通过公募基金等专业机构间接投资股市,将会加速机构主导局面的形成。机构投资者更注重长期价值投资,机构间的博弈也更为理性,从而减少了市场非理性波动,为慢牛行情提供了流动性支撑。4、“慢牛”并不等于可以“躺赚”“慢牛”的投资体验肯定远好于“疯牛”,但慢牛决不等同于“躺赚”,原因有二:一是慢牛并不意味着所有类型资产都可以“鸡犬升天”,有时候结构性行情特征还可能比较突出,选错资产意味着慢牛就可能与你无关。二是慢牛并不是线性上涨的,它一样有波动,相对于低收益的固收资产,它的波动要大得多,如果早早被波动“颠”下车,慢牛同样与你无关。因此,一方面我们不要单押一个行业或方向,而应该以投资宽基指数为主,哪个方向上涨都能受益,才能为我们提供充足的容错空间;另一方面,应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制定理性的投资目标,做好相应风险等级的股债配置,并适时做好动态再平衡,被动实现低买高卖,只有这样,才能在慢牛行情中“坐稳”、“扶好”,也才能享受到慢牛行情的长期收益。
    --------  
    5:07
  • 2929.超级水电项目引爆市场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超级水电项目引爆市场,来自躺平指数。7月19日,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水电项目正式官宣,国务院总理李强亲临现场宣布,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启动。这一相当于“三个三峡”规模的全球最大水电项目,瞬间点燃资本市场热情,各大券商连夜发布多份报告,核心结论直指“史诗级投资机遇”。作为未来几年中国能源的头号工程,国家为此专门组建了新央企——中国雅江集团,直接隶属国资委,其资产整合力度与政策支持强度远超市场预期。如此量级的项目,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罕见。先看有关这个水电站的基本信息。工程核心概况: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工程主要采取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式,建设5座梯级电站,总投资约1.2万亿元。装机容量预计6000万至7000万千瓦,是三峡的三倍左右,年发电量约3000亿千瓦时,该项目于2024年12月核准。资产运营规划:该流域的全部水电资产将全部被装入刚组建不久的央企——中国雅江集团,而后续,这家央企很可能会整合一部分其他电力央企的水电资产。另外,该项目建成之后的电力以外送消纳为主,兼顾西藏本地自用需求。当然,从西藏本地的消纳情况看,绝大部分电力都将外送消纳;而从区位因素出发,主要消纳地点是华南及华东。超级项目价值:从目前公开的电站参数来看,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投资和装机容量规模最大的水电项目,当然也是世界第一;每年发电量足够3亿人的电量需求,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超级项目。而水电站开发的位置——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意义更为不凡,这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河流,总落差达5435米;在建设电站的大拐弯地区,50公里直线距离内形成了2000米的惊人落差,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地缘关注焦点:值得一提的是,雅鲁藏布江自中国墨脱县巴昔卡处流出中国边境,流入印度与孟加拉国,并和印度恒河一道汇入孟加拉湾。也是因此,有关雅鲁藏布江上游水力资源的开发,以及带来的地缘问题,中印两国长期对此存在分歧。可以预料到,和此前所有中国境内的水利项目都不同,该项目未来的进展会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在该项目公布之后,资本市场的悬念瞬间转移至:哪些企业能够在这一超级项目中获益?首先,A股的反应大概率会比港股更多元,原因也很简单:上市公司全。从上游的民爆、水泥、建材到工程设备、电力设备、基建工程以及特高压输电等,这一超级项目几乎完全可以“内部消化”,全部由A股的上市公司解决。港股这边,重点关注如下几个标的。首先,发电设备企业,哈尔滨电气和东方电气,其中哈尔滨电气更突出一些。哈尔滨电气研制了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白鹤滩1000兆瓦机组、世界额定水头最高724米的抽水蓄能机组和国内唯一的500兆瓦级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电机组,在水力研发、设计制造等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尽管东方电气在区位上更加接近水电站所在地,但对于这种重型装备来说,在所有需要注意的要素中,距离是相对来说更不重要的那个。因此,由哈电为主、东方电气为辅,两家大型国资企业瓜分整个雅鲁藏布江五大梯级电站的主要水电机组,是目前的大概率事件。值得一提的是,发电设备是我们认为最先爆发的港股“雅江项目”题材,原因也很简单——稀缺。正如我们刚才所分析的,整个中国主要的水电参与方就是哈电核东方电气两家而已,对比数量相对更多的水泥、基建等公司,确定性更高、资金也更加集中。特别是哈电,总市值只有136亿港元,市盈率只有7.6倍左右,对比市值500亿港元、市盈率15倍的东方电气,估值修复的空间更大。此外,中国能源建设在大型水电工程市场份额超50%,中标雅江中游保安电源工程,未来有望承接下游工程机电安装等业务。作为水电工程建设的核心参与者,其在大型隧洞施工、电站整体布局等领域积累的技术经验,与雅鲁藏布江下游“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模式是契合的,而此前在三峡、溪洛渡等超级工程中的履约记录,也为其获取雅江项目订单增添了筹码。从估值看,当前中国能源建设市盈率约 6倍左右,处于相对低位,有望推动估值向行业平均水平靠拢。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的的表现不仅取决于项目本身的推进节奏,还与市场对政策支持、行业景气度的预期密切相关。雅鲁藏布江水电站作为国家级战略工程,后续可能会有专项融资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落地,而这些政策红利将从整体上提升产业链相关企业的盈利预期,进而反映在股价表现上。对于投资者而言,跟踪项目环评进展、机组招标公告、外送通道规划等关键节点信息,可以更精准地把握这些标的的投资机会。
    --------  
    6:35
  • 2928.从海外并购看国内疫苗的出海价值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从海外并购看国内疫苗的出海价值,来自userfield。国产疫苗标志性品种的预期变化最近几年,度过新冠疫苗繁荣期的国内疫苗行业迎来了低潮期,无论是HPV疫苗还是带状疱疹疫苗,经营表现并没有给行业带来逻辑增量弹性。1、HPV疫苗智飞生物代理的MSD的HPV疫苗系列,4价疫苗已经大幅缩减,而王牌9价HPV疫苗也开始出现滞销,导致智飞生物的库存高企,甚至让MSD在25H1停止了9价HPV疫苗的发货。万泰生物作为国产第一家9价HPV疫苗,市场本来寄予厚望。在1年多前,9价HPV疫苗多轮访视,预期NDA的时候,市值就顶在800亿级别。但没想到的是,2025年9价HPV疫苗滞销让预期逐步回落,甚至在25年6月出获批的时候,玩了一把“见光死”,获批反而股价下跌!最终,这款国产九价HPV疫苗定价为499元/支,价格约为进口九价HPV疫苗的40%。我们拭目以待,在九价HPV疫苗销售周期高点往下走的阶段里,国产获批带来进一步竞争加剧后的市场格局变化!2、带状疱疹疫苗在新生儿出生率下降背景下,大家对疫苗行业的热点开始转到成人疫苗领域。随着HPV疫苗的成功,大家对带状疱疹疫苗的预期也很高。智飞与GSK签了大额订单合同,百克生物的国产减毒带状疱疹疫苗也获批上市。但随着外部消费疲软,带状疱疹疫苗的销售推广也没那么顺利。我们看到第一次智飞与GSK的合同约定24-26年合同额在200亿,但在24年底修订了补充合同,销售期限从2026年底延长至2034年底,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的预计采购金额约为216亿元。同时也看到百克生物只有在带状疱疹上市后三个季度内,还保持不错的销售趋势,然后到了2024-2025年,销售颓势明显。全球疫苗市场的变化1、重磅品种进入成熟期全球TOP级别疫苗的增速都下来了。疫苗一哥9价HPV疫苗,可能在2025年会因为中国市场疲软而出现大幅下滑。潜力疫苗品种RSV疫苗有可能出现昙花一现的趋势,GSK和辉瑞都遇到加强针疗效不佳的问题,无法转变成类似流感疫苗的每年都接种的常规疫苗。2、国产疫苗的跟随趋势对标全球疫苗排行榜,国产疫苗已经完成了大部分重磅疫苗的国产化。万泰拿下了第一个9价HPV疫苗;沃森、康泰、康希诺已经让13价肺炎疫苗充分国产化;多联苗领域,康泰做了百白破-Hib四联苗,并且百白破-IPV-Hib五联苗已经进入临床阶段;带状疱疹疫苗:百克第一个国产化,而绿竹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已经申报上市,有望成为第一家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国产企业;RSV疫苗:国内重组、RNA等多个技术路线品种齐头并进,艾棣维欣进度最快,已经完成临床2期,安科生物旗下的阿法纳生物,已经把RSV mRNA疫苗推进到临床2期,而三叶草生物已经完成RSV单苗的澳洲临床1期,现在正在做FDA临床1期,同时在澳洲新开了二联苗和三联盟的临床1期。所以,国产疫苗企业正在做的事情,就是把全球重磅疫苗做到国产化。这些疫苗品种中,虽然无法比肩对标疫苗的全球重磅程度,但是万泰9价HPV疫苗、绿竹的重组带状疱疹等品种,我认为仍然有望成为几十亿的大品种。全球疫苗领域重磅并购1、赛诺菲 32 亿美元收购 Translate2021年,赛诺菲以每股 38 美元现金收购 mRNA 技术公司 Translate Bio,总对价约 32 亿美元。后者专注于传染病 mRNA 疫苗开发,其技术平台被用于开发新冠疫苗及其他传染病疫苗。2、GSK 33 亿美元收购 Affinivax2022年,GSK 以 33 亿美元收购细菌性疫苗公司 Affinivax,其核心资产为多抗原呈递系统技术,可开发覆盖 24 种血清型的新一代肺炎球菌疫苗 AFX 3772。3、阿斯利康 11 亿美元收购 Icosavax2023 年,阿斯利康支付 8.38 亿美元预付款收购病毒样颗粒疫苗公司 Icosavax,若达成里程碑条款,总金额可增至 11 亿美元。后者核心资产为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和人偏肺病毒的双价疫苗 IVX-A12,已进入临床 II 期。4、BioNTech 12.5 亿美元收购 CureVac2025 年,BioNTech 以全股票交易方式收购德国 mRNA 公司 CureVac,交易总价值 12.5 亿美元。CureVac 在 mRNA 骨架优化、个性化癌症疫苗及生产技术方面具有核心能力,其 mRNA 疫苗 CV2CoV 曾用于新冠疫苗开发。从上面梳理的几笔10亿美金以上的疫苗领域并购交易,我们发现要么是买技术平台,要么是买重磅产品,未来疫苗领域的潜力重磅并购估计也是围绕这两个方向。国产疫苗企业BD出海可能性除了重磅疫苗国产化逻辑外,在创新药BD出海大时代,国产疫苗企业是否有望对标各种Biotech完成BD出海?我觉得有机会!对标全球疫苗销售TOP排行榜以及近几年重磅并购交易,我看到的机会来自几个逻辑方向:mRNA新技术突破、海外重磅疫苗补强。1、mRNA疫苗mRNA预防疫苗最先在新冠领域突破,国内也批准的石药的mRNA新冠疫苗。近几年,mRNA疫苗探索其他适应症领域,国产疫苗基于mRNA技术的RSV、带状疱疹等多款疫苗已经推进到临床。全球范围内,Moderna 的mRNA技术RSV疫苗 mRESVIA已经获批。mRNA治疗性疫苗,并不局限于传统疫苗企业,而更像biotech领域。国内mRNA肿瘤疫苗赛道近些年崛起趋势明显!上市公司中,云顶新耀的通用型现货 mRNA 肿瘤疫苗EVM14刚刚完成中美双报,成为公司的另一个核心发展板块。所以,mRNA等新技术领域,无论是预防性疫苗,还是治疗性疫苗,国内药企有望对外技术授权,完成BD出海之举。2、海外疫苗补强对于传统疫苗,国内疫苗企业也正在经历从跟随到超越的过程,部分国产疫苗企业有望补强现有海外重磅疫苗短板,甚至疗效优异成为me better产品。RSV疫苗:GSK和辉瑞的RSV疫苗,都出现了间隔重复接种后无法达到第一针的疗效,就是所谓的加强针疗效不佳。从而也导致了商业化第二年,销售额都出现了下降。两家药企最希望的是把RSV疫苗变成类似流感疫苗的每年都重复接种的品种,这样就从一锤子买卖变成了持续购买逻辑,RSV疫苗才能够真正成为超级重磅品种。三叶草生物的重组RSV疫苗的FDA临床1期,用于验证GSK加强针的有效性。如果临床效果明显,有望解决GSK/辉瑞的RSV疫苗加强针问题,重现15亿美元销售额的辉煌。同时然后三叶草生物的两款RSV联苗,在近期也已经启动澳洲临床1期,其中SCB-1022二联疫苗,有望对标阿斯利康8亿美元收购的Icosavax的核心产品,呼吸道合胞病毒和人偏肺病毒的双价疫苗 IVX-A1;而SCB-1033则是全球首家也是独家的RSV三联苗产品。只不过三叶草的三款RSV系列疫苗,都处于临床1期,不确定比较大。我们只能说,如果能够成功,则有望带来潜在超级BD交易。但一切都还要等25年底的数据揭盲情况。带状疱疹疫苗:绿竹生物是国内进展最快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现在已经处于NDA阶段,2026年有望上市成为第一个国产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绿竹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与GSK的Shingrix的头对头试验比较结果看,有更强的细胞免疫反应。绿竹生物的LZ901带状疱疹疫苗,佐剂中不含刺激物,副作用大幅低于Shingrix,这也是GSK带状疱疹的痛点。所以,绿竹生物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经过2.6万人的大样本临床3期数据,充分说明这款产品的保护率和安全性更好,可能成为GSK带状疱疹Shingrix的me better产品。所以,如果说成熟疫苗产品BD出海,还有可能头对头做出优效的产品,我觉得绿竹生物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有可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疫苗产品。毕竟Shingrix年销售额超过40亿美金,替代市场潜力足够有吸引力。总结疫苗领域,虽然国内需求疲软,但是在创新出海背景下,我们发现虽然国内疫苗技术水平提升,有望成为BD出海的新细分领域。无论是基于新技术的mRNA疫苗方向,还是对标海外重磅疫苗,补短板 or me-better,都可能成为突破点!
    --------  
    11:51

Mais podcasts de Negócios

Sobre 雪球·财经有深度

精选6300万投资者的在线交流社区-雪球站内的优质干货内容,解读热门个股、热点事件,分享投资理念、方法技巧。6300万投资者在线交流,一起探索投资的智慧。上雪球App,和6300万投资者在线交流,多空观点尽收眼底,陪你踏上财富滚雪球之路。
Site de podcast

Ouça 雪球·财经有深度, G4 Podcasts: Gestão e Alta Performance e muitos outros podcasts de todo o mundo com o aplicativo o radio.net

Obtenha o aplicativo gratuito radio.net

  • Guardar rádios e podcasts favoritos
  • Transmissão via Wi-Fi ou Bluetooth
  • Carplay & Android Audo compatìvel
  • E ainda mais funções

雪球·财经有深度: Podcast do grupo

Aplicações
Social
v7.21.2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7/24/2025 - 4:08:54 PM